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4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诊断 BCECTS 前后的临床资料 | 第14页 |
·发现 ESES 前后的临床资料 | 第14页 |
·ESES 治疗及随访资料 | 第14页 |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 第14-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临床发作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长程 EEG 判定标准如下 | 第15页 |
·神经心理改变 | 第15页 |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23页 |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诊断 BCECTS 前后的临床资料 | 第16-18页 |
·起病年龄 | 第16页 |
·临床发作特点 | 第16页 |
·脑电图特点 | 第16页 |
·神经影像学特点 | 第16-17页 |
·神经心理发育情况 | 第17页 |
·治疗及疗效 | 第17-18页 |
·发现 ESES 前后的临床资料 | 第18页 |
·ESES 出现年龄 | 第18页 |
·临床发作特点改变 | 第18页 |
·诊断 ESES 时的脑电图特点 | 第18页 |
·神经心理改变 | 第18页 |
·ESES 治疗及随访资料 | 第18-21页 |
·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临床控制情况 | 第19-20页 |
·脑电图改善情况 | 第20页 |
·神经心理损伤恢复情况 | 第20页 |
·随访时间 | 第20-21页 |
·脑电图结果(以病例 1 为例) | 第21-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CECTS) | 第23-24页 |
·BCECTS 的遗传因素 | 第23页 |
·BCECTS 的临床特点 | 第23页 |
·BCECTS 的脑电图特点 | 第23-24页 |
·BCECTS 的预后 | 第24页 |
·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 | 第24-28页 |
·ESES 的临床特点 | 第24-25页 |
·ESES 的脑电图特点 | 第25页 |
·ESES 的神经心理损伤特点 | 第25-26页 |
·ESES 的治疗及预后 | 第26-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综述 | 第33-48页 |
·ESES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33页 |
·ESES 临床特点 | 第33-35页 |
·发病率及典型特点 | 第33-34页 |
·脑电图特点 | 第34页 |
·神经影像学特点 | 第34页 |
·神经心理损伤 | 第34-35页 |
·伴 ESES 的常见儿童癫痫综合征 | 第35-37页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s,BCECTS) | 第35-36页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LGS) | 第36页 |
·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慢复合波的癫痫(Epilepsy with continuous spike–waves during slow-wave sleep CSWS) | 第36页 |
·Landau-Kleffner 综合征(LKS) | 第36-37页 |
·特发性枕叶癫痫(idiopathic occipital epilepsy) | 第37页 |
·孤独症样癫痫性倒退 | 第37页 |
·ESES 的治疗 | 第37-40页 |
·皮质激素 | 第38页 |
·抗癫痫药物(AEDs) | 第38-39页 |
·丙种球蛋白 | 第39-40页 |
·生酮饮食 | 第40页 |
·外科手术治疗 | 第40页 |
·ESES 的预后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