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公司相互持股及其公司法规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相互持股的法律界定第11-17页
 第一节 相互持股的定义和性质第11-14页
  一、相互持股的定义第11-13页
  二、相互持股的性质第13-14页
 第二节 相互持股的分类第14-17页
  一、直接相互持股和间接相互持股第14-15页
  二、上市公司相互持股和非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第15页
  三、母子公司相互持股和非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第15-17页
第二章 相互持股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第17-23页
 第一节 相互持股的积极效应第17-19页
  一、扩大经营规模第17页
  二、实现风险分散第17页
  三、提高交易效率第17-18页
  四、防止恶意收购第18-19页
  五、有助国企改革第19页
 第二节 相互持股的消极效应第19-23页
  一、导致资本虚增第19-20页
  二、破坏公司治理结构第20-21页
  三、引发内部人控制和内幕交易第21页
  四、促使垄断发生第21页
  五、助长股市泡沫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相互持股及其法律规范现状分析第23-31页
 第一节 我国相互持股实践现状及实证分析第23-28页
  一、我国公司相互持股实践的基本情况第23-24页
  二、相互持股利弊的实证分析——“中广系”案解析第24-27页
  三、我国相互持股实践的特点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相互持股法律规范的现状和分析第28-31页
第四章 域外公司法规制相互持股的制度及比较分析第31-43页
 第一节 域外公司法上的相互持股规制制度第31-38页
  一、宽容主义立法例下的规制制度——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第31-33页
  二、严格限制主义立法例下的规制制度——以法国为代表第33-34页
  三、区别对待主义立法例下的规制制度——以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第34-38页
 第二节 域外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和启示第38-43页
  一、对域外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第38-41页
  二、对我国公司法上建立相互持股规制制度的启示第41-43页
第五章 对我国公司法规制相互持股的建议第43-52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规制相互持股的基点、思路和方法第43页
 第二节 对我国公司法上建立相互持股规制制度的建议第43-52页
  一、对公司法上现有相关规定的分析第43-46页
  二、制定规制相互持股的基本规范第46-50页
  三、构建相互持股规制制度的体例安排第50页
  四、公司法与证券法、反垄断法的协调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市场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下一篇:试论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与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