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图目录 | 第14-15页 |
1 导论 | 第15-2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能的创新点 | 第18-21页 |
2 现有研究述评 | 第21-47页 |
·导言 | 第21-22页 |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来源 | 第22-30页 |
·源于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力 | 第23-28页 |
·源于非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力 | 第28-30页 |
·基于外部经济的集群竞争力研究 | 第30-36页 |
·理论研究 | 第30-34页 |
·实证研究 | 第34-36页 |
·产业链治理、外部经济与集群竞争力 | 第36-44页 |
·产业链概述 | 第36-38页 |
·集群外部经济获取与国际竞争力构建:基于产业链治理的视角 | 第38-44页 |
·现有研究评价 | 第44-47页 |
3 产业链治理与集群国际竞争力:基本现状与分析框架 | 第47-77页 |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 第47-54页 |
·我国出口竞争力现状 | 第47-50页 |
·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 第50-54页 |
·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来源 | 第54-67页 |
·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 第54-57页 |
·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来源要素 | 第57-64页 |
·外部经济削弱:基于转型经济条件的分析 | 第64-67页 |
·产业链治理与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 | 第67-73页 |
·产业链内涵与集群产业链分工模式 | 第67-70页 |
·集群产业链治理的效应分析 | 第70-73页 |
·集群的产业链治理:一个基于外部经济的分析框架 | 第73-77页 |
·产业链"两端攀升"与"环节内"外部经济的获取 | 第73-75页 |
·产业链"首尾衔接"与"环节间"外部经济的获取 | 第75-77页 |
4 集群产业链治理Ⅰ:研发环节外部经济的形成 | 第77-103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研发环节外部经济的形成:模型分析 | 第79-94页 |
·模型构建 | 第79-80页 |
·模型求解与分析:静态均衡 | 第80-91页 |
·模型拓展:动态均衡 | 第91-94页 |
·产业链上游治理:案例验证 | 第94-100页 |
·绍兴纺织集群的产业链治理模式 | 第94-97页 |
·绍兴集群产业链治理绩效的实证检验 | 第97-100页 |
·本章结论 | 第100-103页 |
5 集群产业链治理Ⅱ:销售环节外部经济的形成 | 第103-121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销售环节外部经济的形成:模型分析 | 第104-109页 |
·模型构建 | 第105-106页 |
·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106-109页 |
·产业链下游治理:案例验证 | 第109-116页 |
·义乌小商品集群的产业链治理模式 | 第109-113页 |
·义乌集群产业链治理绩效的实证检验 | 第113-116页 |
·本章结论 | 第116-121页 |
6 集群产业链治理Ⅲ:"环节间"外部经济的获取 | 第121-137页 |
·引言 | 第121-122页 |
·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互动的"环节间"外部经济获取机理分析 | 第122-125页 |
·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实证检验 | 第125-134页 |
·集群发展水平评价 | 第126-128页 |
·集群外部经济变化验证 | 第128-131页 |
·集群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 | 第131-134页 |
·本章结论 | 第134-137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137-141页 |
·基本结论 | 第137-139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9页 |
作者简介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