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查汗萨拉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成矿区区域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 ·区域研究历史及主要成果 | 第12页 |
| ·矿区研究现状及认识成果 | 第12-13页 |
|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 第16-18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30页 |
| ·矿区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 ·地层 | 第19-23页 |
| ·中泥盆统 | 第19-20页 |
| ·石炭系 | 第20-21页 |
| ·二叠系 | 第21-22页 |
| ·新生界 | 第22-23页 |
| ·岩浆岩 | 第23-25页 |
| ·侵入岩 | 第23-24页 |
| ·脉岩 | 第24页 |
| ·火山岩 | 第24-25页 |
| ·蛇绿岩带 | 第25页 |
| ·变质岩 | 第25-26页 |
| ·构造体系 | 第26-27页 |
| ·北西向-北北西向构造 | 第26页 |
| ·北东-东西向组合 | 第26-27页 |
| ·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组合 | 第27页 |
| ·大地构造演化史 | 第27-28页 |
| ·区域矿产 | 第28-30页 |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0-45页 |
| ·矿区特征 | 第30-32页 |
| ·矿区地层 | 第30-31页 |
| ·矿区岩浆岩 | 第31页 |
| ·矿区变质变形特点 | 第31页 |
| ·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矿床基本特征 | 第32-45页 |
| ·矿化类型 | 第32-34页 |
| ·矿体特征 | 第34-36页 |
| ·围岩蚀变特征 | 第36-37页 |
| ·矿石的自然类型、矿物组成及组合特征 | 第37-39页 |
|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 第39-41页 |
| ·金的赋存状态 | 第41-42页 |
| ·金的载体矿物 | 第42-43页 |
| ·成矿期、矿化阶段 | 第43-45页 |
|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65页 |
| ·岩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2页 |
| ·氢、氧及碳同位素 | 第45-47页 |
| ·硫同位素 | 第47-48页 |
| ·铅同位素 | 第48-52页 |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52-65页 |
| ·样品采集 | 第52页 |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 第52-54页 |
|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54-56页 |
| ·流体包裹体成分 | 第56-57页 |
| ·流体的物理参数估算 | 第57-60页 |
| ·包裹体盐度 | 第57-58页 |
| ·包裹体密度 | 第58页 |
| ·包裹体压力 | 第58-60页 |
| ·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演化与成矿作用 | 第60-65页 |
| 第5章 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勘查地质标志 | 第65-72页 |
| ·控矿因素 | 第65-67页 |
| ·赋矿地层与成矿 | 第65-66页 |
| ·岩浆活动与成矿 | 第66页 |
| ·构造与成矿 | 第66-67页 |
| ·成矿时代 | 第67页 |
| ·矿床成因研究 | 第67-69页 |
| ·成矿模式 | 第69-71页 |
| ·矿床的勘查地质标志 | 第71-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 附录 | 第82-85页 |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