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页 |
·网络协议下载的发展状况 | 第8-9页 |
·网络协议的基本模型和多线程技术 | 第9-13页 |
·客户服务器模型 | 第9-10页 |
·P2P模型 | 第10-11页 |
·网络环境下多线程技术 | 第11-13页 |
·本论文所做的章节组织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传统网络HTTP/FTP协议分析 | 第16-26页 |
·HTTP协议分析 | 第16-21页 |
·HTTP协议的特点 | 第16-17页 |
·HTTP URL | 第17页 |
·HTTP消息报头 | 第17-19页 |
·HTTP请求 | 第19-20页 |
·HTTP响应 | 第20-21页 |
·FTP协议分析 | 第21-24页 |
·FTP的连接 | 第21-22页 |
·FTP的传输方式 | 第22页 |
·FTP的工作方式 | 第22-23页 |
·FTP指令和响应 | 第23-24页 |
·本章总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文件分发BitTorrent协议分析 | 第26-38页 |
·BT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BitTorrent协议的重要概念 | 第27-28页 |
·种子文件和种子发布 | 第27页 |
·对等发布 | 第27-28页 |
·流水作业 | 第28页 |
·片断选择 | 第28页 |
·阻塞算法 | 第28页 |
·BitTorrent协议的关键技术 | 第28-32页 |
·Tracker服务器 | 第29-30页 |
·节点通信 | 第30页 |
·种子文件的编码规范 | 第30-32页 |
·BitTorrent改进协议-uTP协议分析 | 第32-36页 |
·uTP报头格式 | 第32-34页 |
·数据包丢失检测 | 第34-35页 |
·数据包超时 | 第35页 |
·拥塞控制 | 第35-36页 |
·本章总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交互富媒体RTMP协议分析 | 第38-50页 |
·AMF3编码格式 | 第38-40页 |
·编码基本规则 | 第38-39页 |
·AMF3数据类型 | 第39-40页 |
·RTMP分片结构 | 第40-44页 |
·RTMP Chunk几个重要概念 | 第40页 |
·RTMP三次握手 | 第40-41页 |
·RTMP分片格式 | 第41-44页 |
·RTMP消息格式和命令消息分析 | 第44-48页 |
·RTMP消息格式 | 第44-45页 |
·RTMP数据类型 | 第45-46页 |
·协议控制消息 | 第46页 |
·消息类型 | 第46-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Linux系统对上述协议下载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 第50-72页 |
·MtDown总体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HTTP/FTP协议下载模块设计和实现 | 第51-58页 |
·HTTP/FTP下载模块设计和关键技术 | 第51-54页 |
·HTTP协议下载实现 | 第54-56页 |
·FTP协议下载实现 | 第56-58页 |
·HTTP/FTP协议下载模块测试 | 第58页 |
·BitTorrent协议下载模块和磁盘管理的改进 | 第58-65页 |
·BitTorrent协议下载模块实现 | 第58-62页 |
·BT模块测试数据 | 第62页 |
·硬盘缓冲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 第62-65页 |
·缓冲队列和位图 | 第62-63页 |
·改进方案之一 | 第63-64页 |
·改进方案之二 | 第64-65页 |
·RTMP协议下载模块的实现 | 第65-71页 |
·FLV文件格式 | 第65-66页 |
·RTMP下载模块设计 | 第66-68页 |
·关键技术实现 | 第68-70页 |
·性能测试和改进 | 第70-71页 |
·本章总结和后续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