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术界目前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解析 | 第16-31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 第16-22页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及相关概念说明 | 第16-18页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 第18-20页 |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 第22-23页 |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23-24页 |
三、"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 第25-31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6-27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 第27-29页 |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在拨乱反正和实行改革开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1-36页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拨乱反正中展开 | 第31-33页 |
二、在实行改革开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3-35页 |
三、在与自由化思潮的斗争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6-41页 |
一、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6-38页 |
二、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8-39页 |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各个领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41-47页 |
一、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容 | 第42-43页 |
二、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43-46页 |
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指导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 第47-69页 |
第一节 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党的中心任务 | 第47-54页 |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 | 第47-50页 |
二、服务于党中心任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 | 第50-54页 |
第二节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第54-61页 |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证 | 第54-57页 |
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的基础保证 | 第57-61页 |
第三节 坚持实事求是,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61-69页 |
一、实事求是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路线 | 第61-64页 |
二、全方位、多渠道的理论宣传普及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 | 第64-69页 |
第四章 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挑战 | 第69-85页 |
第一节 全球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 | 第69-75页 |
一、经济全球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新情况 | 第69-72页 |
二、信息网络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新问题 | 第72-75页 |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的新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挑战 | 第75-79页 |
一、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社会结构的变革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 | 第75-77页 |
二、价值观冲突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 | 第77-79页 |
第三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的挑战 | 第79-85页 |
一、党的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 | 第79-81页 |
二、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 | 第81-83页 |
三、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挑战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坚持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85-95页 |
第一节 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 第85-89页 |
一、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85-86页 |
二、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 第86-88页 |
三、基本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第88-89页 |
第二节 新时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 第89-95页 |
一、注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具体性和完整性 | 第89-90页 |
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 第90-93页 |
三、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管理 | 第93-9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后记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