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建模及模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8页
     ·活性污泥模型的发展历程第11-14页
     ·活性污泥模型的优势及应用第14-16页
     ·活性污泥模型工艺软件的发展第16-18页
   ·课题的立论依据第18-20页
     ·BICT 工艺流程及基本原理第18-20页
     ·BICT 工艺的前期研究情况第2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BICT 工艺的建模方法第23-41页
   ·BICT 工艺系统建模的总体方法第23-29页
     ·BICT 模型构建的框架第23-24页
     ·生化反应建模基本平台第24-29页
   ·BICT 工艺连续流系统建模第29-33页
     ·生物选择区建模第29-30页
     ·沉淀池建模第30-32页
     ·生物膜硝化区建模第32-33页
   ·BICT 工艺间歇流系统建模第33-39页
     ·模型中SBR 的运行模式第35-36页
     ·模型中SBR 的流量传输特性第36页
     ·单个SBR 连续周期运行的建模第36-38页
     ·四个SBR 连续周期性交替运行的建模第38-39页
   ·各单元模型的衔接第39-41页
     ·组分量纲之间的耦合第39-40页
     ·连续系统和间歇系统流量传输的连接第40-41页
第三章 BICT 工艺模型的程序设计第41-48页
   ·程序设计预期功能第41-42页
   ·程序设计方法第42-43页
     ·程序设计语言第42-43页
     ·程序设计方法第43页
   ·BICT 工艺模型的编程第43-46页
     ·模型的程序设计流程第44-45页
     ·模型的主要程序设计M 文件第45-46页
   ·BICT 工艺模型的调试与优化第46-48页
     ·BICT 模型的程序调试第46-47页
     ·BICT 模型的程序优化第47-48页
第四章 BICT 工艺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第48-71页
   ·模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选择第48-52页
     ·构筑物尺寸、流量的选择第48-49页
     ·模型进水组分的选择第49-51页
     ·ASM2 动力学参数和化学计量学系数的选择第51-52页
     ·沉淀池模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第52页
     ·生物膜硝化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第52页
     ·模型初始条件的选择第52页
   ·各单元模型分析和验证的总体方法第52-53页
   ·生物选择区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第53-59页
     ·模型的输入组分第53-54页
     ·模型的模拟工况第54-55页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沉淀池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第59-61页
     ·模型的试验条件第59页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生物膜硝化区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第61页
     ·模型的试验条件第61页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1页
   ·主反应区SBR 模型的分析和验证第61-71页
     ·模型的输入组分第62页
     ·模型的试验条件第62-63页
     ·单个SBR 模型连续周期运行的分析与验证第63-69页
     ·四个SBR 模型周期性交替运行的分析与验证第69-71页
第五章 BICT 工艺的模拟研究第71-80页
   ·运行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1-77页
     ·主反应器运行模式第71-73页
     ·充水比第73-74页
     ·硝化液回流比第74-75页
     ·主反应器泥龄第75-77页
   ·主反应区内脱氮除磷规律研究第77-80页
     ·主反应区内DO 的变化第77-78页
     ·主反应区内COD 的变化第78页
     ·主反应区内氮的变化第78-79页
     ·主反应区内磷的变化第79-80页
第六章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第85-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下一篇:改性矿化垃圾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