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工作倦怠第13-18页
     ·工作倦怠的定义第13-14页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第15-16页
     ·工作倦怠的诊断标准第16-17页
     ·工作倦怠的后果第17页
     ·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第17-18页
   ·教育过度第18-20页
     ·教育过度的定义第19页
     ·教育过度的经济社会影响第19页
     ·教育过度的测量第19-20页
   ·工作满意第20-22页
     ·工作满意的定义第20-21页
     ·工作满意的构成及影响第21页
     ·工作满意的测量第21-22页
   ·教育过度、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间的关系第22-24页
     ·教育过度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第22页
     ·教育过度与工作满意的关系第22页
     ·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的关系第22-24页
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第24-28页
   ·研究构思第24-25页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4页
     ·研究假设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28页
     ·研究的主要工具第25-26页
     ·被试与取样第26-27页
     ·统计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7-28页
第四章 对80 后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分析第28-47页
   ·样本结构分析第28-29页
   ·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第29-34页
     ·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第29-33页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第33-34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4-39页
     ·获酬形式频数分析第34页
     ·社会保险参与情况频数分析第34-35页
     ·工作倦怠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5-37页
     ·工作满意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7-38页
     ·教育过度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8-39页
   ·单因素方差分析第39-44页
     ·性别效应分析第39-40页
     ·年龄效应分析第40-42页
     ·获酬形式效应分析第42-44页
   ·相关分析第44-45页
   ·路径分析第45-47页
     ·教育过度与工作疏离、工作满意度关系的 Lisrel 模型第45-46页
     ·模型适合度评估第46-47页
第五章 调查结论及原因分析第47-51页
   ·80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倦怠状况第47页
   ·80后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过度的工作的原因第47-49页
   ·80后大学毕业生的教育过度体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第49-50页
   ·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的其他原因第50-51页
第六章 对策建议第51-55页
   ·个体层面的自我调适第51-52页
   ·组织层面的预防第52-53页
   ·社会政策的干预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
下一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