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突发事件中的手机传播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突发事件传播概述第8-18页
 第一节 突发事件传播第8-11页
  一、突发事件第8-9页
  二、突发事件传播第9-10页
  三、突发事件传播价值第10-11页
 第二节 手机传播突发事件第11-18页
  一、手机的媒介化转型第12-13页
  二、手机媒介的传播拓展第13-16页
  三、手机介入突发事件传播第16-18页
第二章 手机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典型案例第18-25页
 第一节 手机在早期突发事件传播中崭露头角第18-20页
  一、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信息接收平台第18-19页
  二、伦敦地铁爆炸案中的"现场摄录机"第19-20页
 第二节 手机在近期突发事件传播中凸显价值第20-25页
  一、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的Twitter第20-21页
  二、汶川地震中的"信息汇聚场"第21-23页
  三、厦门PX事件中的人际互动与释疑第23-25页
第三章 手机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第25-38页
 第一节 手机媒体传播突发事件的特征契合第25-27页
  一、手机媒体的即时性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第25页
  二、手机媒体的普及性与突发事件的公共性第25-26页
  三、手机媒体的多渠道性与突发事件的异质性第26页
  四、手机媒体的交互性与突发事件的外延性第26-27页
 第二节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第27-33页
  一、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发挥独特的传播优势第27-30页
  二、突发事件发展中后期配合大众媒体发挥作用第30-33页
 第三节 手机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不确定性第33-38页
  一、信号的不稳定性第34页
  二、信息的弱真实性第34-35页
  三、非理性的情绪感染第35-36页
  四、强烈的信息扩散倾向第36-37页
  五、信息涵盖量小,缺乏信息深度第37-38页
第四章 手机传播突发事件的影响探究第38-45页
 第一节 对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补充第38-40页
  一、公民参与下的传播报道第38-39页
  二、有力推动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第39-40页
 第二节 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流动的影响第40-43页
  一、建立新型传受互动关系第41页
  二、开辟受众知情诉求的新渠道第41-42页
  三、对信息传播控制提出挑战第42-43页
 第三节 对突发事件传播环境的再造第43-45页
第五章 完善突发事件中手机传播的几点建议第45-51页
 一、政府加强对手机传播突发事件的规范控制第45-48页
 二、媒体深化与手机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协同互动第48-49页
 三、用户提升突发事件传播中手机使用的自觉自律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体“小报化”研究
下一篇: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