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26页 |
1.1有机过渡环金属铱配合物概述 | 第10页 |
1.2环金属铱配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第10-14页 |
1.2.1小分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 | 第10-11页 |
1.2.2大分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 | 第11-14页 |
1.3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策略 | 第14页 |
1.4磷光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 第14-15页 |
1.5光致发光分析检测探针的设计原理及识别机制 | 第15-17页 |
1.6磷光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应用 | 第17-24页 |
1.6.1磷光铱配合物在功能器件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6.2磷光铱配合物用作光致发光检测探针 | 第19-21页 |
1.6.3环金属铱配合物作为电致化学发光试剂 | 第21-22页 |
1.6.4磷光铱配合物在生物光学成像的应用 | 第22-24页 |
1.7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第二章基于羧酸盐型水溶性环金属铱配合物的牛血清白蛋白及pH双功能磷光探针 | 第26-40页 |
2.1引言 | 第26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2合成水溶性配合物Ir-C | 第27-28页 |
2.2.3合成N-CQDs | 第28页 |
2.2.4量子产率及磷光寿命计算 | 第28-29页 |
2.2.5测试条件及方法 | 第29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3.1材料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29-31页 |
2.3.2配合物Ir-C与N-CQDs的相互作用 | 第31-32页 |
2.3.3比率式探针对pH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4配合物Ir-C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33-35页 |
2.3.5pH优化 | 第35-36页 |
2.3.6“Turn-on”型磷光探针定量BSA | 第36-37页 |
2.3.7选择性与抗干扰实验 | 第37-38页 |
2.3.8与其他检测方法的对比 | 第38-39页 |
2.4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基于羟基型水溶性环金属铱配合物的L-组氨酸磷光探针及细胞成像 | 第40-52页 |
3.1引言 | 第40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3.2.2细胞培养和毒性测试 | 第41-42页 |
3.2.3合成水溶性配合物Ir-OH | 第42-43页 |
3.2.4牛血清蛋白和成人晨尿样品的制备 | 第43页 |
3.2.5量子产率及磷光寿命计算 | 第43页 |
3.2.6测试条件及方法 | 第43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3.3.1材料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43-45页 |
3.3.2pH对Ir-OH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配合物Ir-OH对L-组氨酸的识别机制 | 第46-47页 |
3.3.4“Turn-on”型磷光探针定量L-组氨酸 | 第47-48页 |
3.3.5配合物Ir-OH的细胞毒性评估 | 第48-49页 |
3.3.6A549活细胞成像 | 第49页 |
3.3.7选择性及抗干扰实验 | 第49-50页 |
3.3.8实际样品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基于氨基酸型水溶性环金属铱配合物的Cu2+磷光探针 | 第52-62页 |
4.1引言 | 第52页 |
4.2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1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4.2.2合成水溶性配合物Ir-His | 第53-54页 |
4.2.3量子产率及磷光寿命计算 | 第54页 |
4.2.4CCK-8细胞毒性试验 | 第54页 |
4.2.5测试条件及方法 | 第54-55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4.3.1材料表征及光物理性质分析 | 第55-56页 |
4.3.2配合物Ir-His对Cu2+的识别机理 | 第56-57页 |
4.3.3实验条件优化 | 第57-59页 |
4.3.4Cu2+含量的测定 | 第59页 |
4.3.5选择性及抗干扰实验 | 第59-60页 |
4.3.6配合物Ir-His的细胞毒性评估 | 第60页 |
4.3.7实际样品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60-61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部分原料与配合物的核磁图谱 | 第75-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