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IC 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IC 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 第13-15页 |
·IC 反应器的应用 | 第15-16页 |
·IC 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进展 | 第19-26页 |
·废纸造纸废水特点 | 第20-21页 |
·废纸造纸废水现状 | 第21-26页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 第26-28页 |
·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26-27页 |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物降解途径 | 第27-28页 |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IC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 第30-4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30-31页 |
·试验用水 | 第31页 |
·接种污泥 | 第31-32页 |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反应器运行情况及COD 的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COD 去除率与容积负荷的关系 | 第34-35页 |
·产气量与容积负荷的关系 | 第35-36页 |
·进出水pH 变化 | 第36-37页 |
·HRT 与出水pH 的关系 | 第37-38页 |
·出水VFA 变化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IC 反应器处理OCC 造纸废水的试验 | 第40-5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装置 | 第40页 |
·试验用水 | 第40页 |
·接种污泥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内容 | 第41-43页 |
·厌氧可降解性 | 第41-42页 |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厌氧可降解性 | 第43-44页 |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IC 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50-58页 |
·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基质变化模型 | 第50-51页 |
·第一反应区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51-52页 |
·第二反应区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52-53页 |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与讨论 | 第53-56页 |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IC 反应器处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研究 | 第58-72页 |
·试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58-60页 |
·试验装置 | 第58页 |
·接种污泥 | 第58页 |
·试验仪器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用水及进水方案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反应器运行效果 | 第60-63页 |
·进水DBP 占COD 比例对反应器效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反应器高度DBP 和COD 去除率变化 | 第65-66页 |
·DBP 厌氧降解途径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