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 第10-11页 |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 第11-12页 |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 | 第12-2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状况 | 第13-24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特点 | 第24-25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7-31页 |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试验用水 | 第28页 |
·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方案 | 第29-31页 |
第3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 | 第31-36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方法 | 第31-32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过程分析 | 第32-35页 |
·挂膜启动期间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2-33页 |
·挂膜启动期间对NH_3-N 的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挂膜启动期间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运行条件对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6-57页 |
·水力负荷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6-39页 |
·水力负荷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水力负荷对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水力负荷对TN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水力负荷对出水NO_X-N浓度的影响 | 第39页 |
·气水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9-43页 |
·气水比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气水比对NH_3-N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气水比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气水比对出水NO_X-N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 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43-47页 |
·pH值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pH值对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pH值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pH值对出水NO_X-N 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滤料层高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47-51页 |
·pH 值沿滤料层高度变化情况 | 第47-48页 |
·COD 沿滤料层高度变化情况 | 第48页 |
·NH_3-N 沿滤料层高度变化情况 | 第48-49页 |
·TN 沿滤料层高度变化情况 | 第49-50页 |
·无机含氮化合物沿滤料层高度变化情况 | 第50-51页 |
·COD/NH3-N/TP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1-56页 |
·COD/NH_3-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COD/TP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特性研究 | 第57-62页 |
·反冲洗方式 | 第57页 |
·气水联合反冲洗机理 | 第57-58页 |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 | 第58页 |
·反冲洗强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58-59页 |
·反冲洗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曝气生物滤池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62-68页 |
·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 第62-64页 |
·动力学常数的解析及确定 | 第64-66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