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失眠、健忘论文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导引与按摩)辨证治疗不寐(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缩略语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29页
 一 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 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15页
   ·《黄帝内经》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论述第13-14页
   ·当代中医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15页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5-17页
   ·对失眠病因学的认识第15-16页
   ·对失眠生理病理机制的认识第16-17页
 二 失眠的治疗第17-29页
  1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第17-25页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第17-19页
   ·失眠的中医综合治疗第19-22页
   ·失眠的中医针刺及耳穴疗法第22-23页
     ·针刺治疗第22页
     ·耳穴治疗第22-23页
   ·失眠的中医导引与按摩疗法第23-24页
   ·失眠的中药浴足疗法第24-25页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第25-29页
   ·非药物治疗第25-26页
   ·药物治疗第26-29页
临床研究第29-41页
 1 临床资料第29-33页
   ·诊断标准第29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29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29页
     ·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第29页
   ·纳入病例标准第29-30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30页
   ·一般数据第30-33页
 2 治疗方法第33-36页
   ·治疗方案第33-35页
   ·疗效性指标观察第35页
   ·安全性观察第35页
   ·疗效判定标准第35-36页
   ·统计学方法第36页
 3 治疗结果第36-41页
   ·临床疗效分析第36页
   ·中医证侯疗效分析第36-37页
   ·治疗前后 PSQI 各成份、总分比较第37-38页
   ·治疗后三组PSQI 总分比较第38页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38-39页
   ·治疗前后三组中医各项症状及体征疗效分析第39-40页
   ·安全性观察结果第40-41页
讨论第41-47页
 1 中医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研究进展第41-43页
   ·中药治疗第41-43页
     ·中药汤剂治疗第41-42页
     ·中成药治疗第42页
     ·其它临床经验第42-43页
   ·针灸推拿治疗第43页
   ·综合疗法治疗第43页
 2 导引与按摩的作用第43-44页
 3 本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理论探讨第44-46页
 4 治疗体会第46-47页
问题与展望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附表第55-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毒化斑膏外涂佐治过敏性紫癜皮肤皮疹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治疗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