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产生 | 第12-20页 |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产生背景 | 第12-14页 |
·银监会的成立 | 第12-13页 |
·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职责分工的演进 | 第13-14页 |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现有定位 | 第14-15页 |
·对银监会现有定位的反思 | 第15-20页 |
·"事业单位"定性的尴尬 | 第15-17页 |
·"正部级"行政级别定性的缺陷 | 第17-18页 |
·"国务院直属"引起的独立性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域外典型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考察 | 第20-30页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 第20-24页 |
·美国"独立管制委员会"模式 | 第20-22页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性质 | 第22-24页 |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法律地位 | 第24-28页 |
·英国的"公法人"模式 | 第24-27页 |
·金融服务管理局的性质 | 第27-28页 |
·日本金融厅的法律地位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性质的再认识 | 第30-41页 |
·银监会不应定性为行政机关 | 第30-32页 |
·银监会事业单位定性的不准确 | 第32-33页 |
·银监会性质的经济法定位 | 第33-39页 |
·银监会的主体定位——国家调节机关 | 第33-35页 |
·银监会银行监管权定位——国家调节权 | 第35-39页 |
·区分银行监管权与行政管理权 | 第37-38页 |
·银行监管权与宏观调控权的分开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相关主体间的关系 | 第41-49页 |
·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关系 | 第41-43页 |
·银监会监管与人民银行监管的区别和联系 | 第41-42页 |
·加强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协调合作 | 第42-43页 |
·银监会与监管客体——银行之间的关系 | 第43-45页 |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关系 | 第45-47页 |
·银监会与银行业自律组织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