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变性淀粉 | 第9-11页 |
·酸变性淀粉 | 第9页 |
·交联变性淀粉 | 第9-10页 |
·氧化改性淀粉 | 第10-11页 |
·水包水乳液 | 第11-12页 |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 | 第12-16页 |
·不同引发方法对淀粉接枝的影响 | 第12-14页 |
·水溶液法聚合 | 第14-15页 |
·油包水法聚合 | 第15-16页 |
·污水处理的应用 | 第16-19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16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 第16页 |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处理污水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酸变性水包水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19-32页 |
·试验设备 | 第19页 |
·试验药品 | 第19页 |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流程 | 第19-21页 |
·酸变性可溶性淀粉的制备 | 第19页 |
·丙烯酰胺单体的提纯 | 第19-20页 |
·制备水包水乳液 | 第20页 |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20-21页 |
·接枝聚合物提纯 | 第21页 |
·产物指标的测定 | 第21-26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21-25页 |
·溶解时间的测定 | 第25页 |
·产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合成样品的单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引发剂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丙烯酰胺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制备可溶性淀粉时,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29页 |
·合成样品的正交试验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酸变性水包水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乳液的表征 | 第32-36页 |
·接枝样品的表征 | 第32-33页 |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样品的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3页 |
·样品为水包水乳液的鉴定 | 第33-36页 |
·鉴定其为乳液 | 第33-34页 |
·鉴定其为水包水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酸变性水包水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性能研究 | 第36-49页 |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 | 第36-37页 |
·絮凝剂的桥连作用 | 第36-37页 |
·絮凝剂的电荷中和作用 | 第37页 |
·废水指标的测定 | 第37-41页 |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第38-40页 |
·吸光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悬浮物质量的测定 | 第41页 |
·接枝样品处理焦化废水的单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St-PAM 投加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表面活性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处理焦化废水的正交试验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展望 | 第49-50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利受理及论文发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