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3页
 1 地下水中的砷污染及其危害第14-17页
   ·地下水As的来源第14-15页
   ·As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第15-17页
 2 砷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第17-26页
   ·物理修复技术第17-21页
     ·强化混凝技术第17页
     ·吸附除砷技术第17-18页
     ·反渗透除砷技术第18-19页
     ·纳滤膜第19页
     ·超滤膜第19-20页
     ·微滤膜第20页
     ·电吸附技术第20-21页
   ·化学修复技术第21-24页
     ·离子交换除砷技术第21页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第21-22页
     ·单纯预氧化工艺第22页
     ·氧化吸附同步技术第22-23页
     ·PRB修复技术第23-24页
   ·生物修复技术第24-25页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24页
     ·植物修复技术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5-26页
 3 矿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第26-29页
   ·过滤材料第26-27页
   ·吸附剂第27-28页
   ·离子交换剂第28页
   ·催化剂载体第28页
   ·展望第28-29页
 4 本研究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9-3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9-31页
   ·研究目的第31-32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水体除砷材料的筛选及化学成分特征研究第33-46页
 1 前言第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供试材料第33-34页
   ·除砷实验第34-35页
   ·化学分析方法第35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5页
 3 结果和讨论第35-44页
   ·不同矿物的除砷效果第35-37页
   ·不同材料的元素含量和聚类分析第37-44页
 4.讨论第44-45页
 5.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不同晶型纳米TiO_2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第46-65页
 1 前言第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51页
   ·供试材料第46-49页
     ·纳米TiO_2第46-48页
     ·As(Ⅴ)和As(Ⅲ)模拟地下水第48-49页
   ·批处理实验设计第49-50页
     ·除砷效果实验第49页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对水体砷的吸附容量第49页
     ·pH、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除砷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50页
     ·光照对两种晶型二氧化钛对砷的吸附影响第50页
   ·分析方法第50-51页
     ·化学分析方法第50页
     ·仪器分析方法第50-51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5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1-61页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除砷效果和吸附容量第51-53页
   ·pH、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除砷效果影响第53-55页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55-57页
   ·光照对不同晶型纳米TiO_2对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第57-58页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吸附砷的机理第58-61页
     ·FT-IR第58-59页
     ·XPS第59-61页
 4 讨论第61-64页
   ·不同晶型二氧化钛对砷的去除效果和机理第61-62页
   ·外界条件对两种纳米氧化钛除砷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第62-64页
 5 结论第64-65页
第四章 金红石矿改性及对水体砷的去除效果和机理第65-83页
 1 前言第6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供试材料第65-66页
   ·金红石矿改性方法第66-67页
     ·金红石矿高温改性第66页
     ·金红石矿酸改性第66页
     ·金红石矿铁改性第66-67页
     ·金红石矿先酸改性再高温改性第67页
   ·批处理实验设计第67-68页
     ·As(Ⅴ)和As(Ⅲ)模拟废水第67页
     ·改性方法筛选实验第67页
     ·金红石矿和铁改性金红石矿吸附容量第67页
     ·pH、反应时间对金红石矿和铁改性金红石矿除砷效果的影响第67-68页
     ·改性金红石矿的解吸和再生第68页
   ·模拟PRB实验第68-70页
     ·模拟PRB设计参数第68-69页
     ·试验用水第69页
     ·实验方法第69-70页
   ·分析方法第70页
     ·化学分析方法第70页
     ·仪器分析方法第70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0-80页
   ·金红石改性的效果和方法筛选第70-71页
   ·金红石矿及改性金红石矿的性质表征第71-73页
   ·金红石矿和铁改性金红石矿吸附容量第73-74页
   ·pH、反应时间对金红石矿和铁改性金红石矿除砷效果的影响第74-76页
   ·铁改性金红石矿的解吸和再生第76-77页
   ·模拟PRB实验效果第77-78页
   ·铁改性金红石矿吸附砷的机理第78-80页
     ·FT-IR第78-79页
     ·XPS第79-80页
 4 讨论第80-82页
   ·铁改性金红石矿除砷效果、外部条件影响和除砷机理第80-81页
   ·铁改性金红石矿的模拟PRB效果及应用的可能性第81-82页
 5 结论第82-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83页
 2 主要研究结论第83-84页
 3 研究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8页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经发表或待发表论文第98页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经申请或待申请专利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锌胁迫下CO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氧化度的酸性水钠锰矿氧化Cr(Ⅲ)的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