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常设机构认定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由卫星公司案反映的常设机构认定规制之争 | 第8-11页 |
第一节 案件纷争经过 | 第8-10页 |
一、案件背景 | 第8页 |
二、关于常设机构利润认定性质之争议 | 第8-10页 |
第二节 案件引发常设机构认定规制之探讨 | 第10-11页 |
一、互联网技术下的收入性质划分模糊 | 第10页 |
二、互联网经济下常设机构是否存在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互联网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之冲击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以OECD范本讨论传统常设机构利润来源 | 第11-13页 |
一、积极营业利润 | 第11-12页 |
二、消极非营业所得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互联网经济之新型交易模式 | 第13-15页 |
一、互联网交易之客体 | 第13-14页 |
二、依技术功能区分交易模式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互联网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之影响 | 第15-18页 |
一、互联网经济之多变性 | 第15-16页 |
二、对大数据之依赖度甚高 | 第16-17页 |
三、互联网交易混淆所得类型之分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常设机构认定标准之拓充—虚拟常设机构方案 | 第18-22页 |
第一节 虚拟常设机构方案之简介 | 第18-19页 |
一、虚拟常设机构方案之理念由来 | 第18-19页 |
二、虚拟常设机构方案认定规制之要素构成 | 第19页 |
第二节 虚拟常设机构认定规制存在意义 | 第19-22页 |
一、降低课税关系门槛 | 第20页 |
二、进一步明确辅助性与关键性活动之区别 | 第20-22页 |
第四章 虚拟常设机构方案之于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一节 虚拟常设机构方案在我国运用之可行性 | 第22-23页 |
一、符合税收中立原则 | 第22页 |
二、维护国家财政主权和分享税基 | 第22-23页 |
三、税务行政因素 | 第23页 |
第二节 虚拟常设机构方案实施之争议点分析 | 第23-25页 |
一、定义界分困难 | 第23页 |
二、挑战利润分配归属 | 第23-25页 |
结语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