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中外合作办学概述 | 第16-20页 |
2.1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1.1 中外合作办学的含义、类型 | 第16页 |
2.1.2 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16-17页 |
2.2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第3章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20-40页 |
3.1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和特点 | 第20-23页 |
3.1.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 第20-21页 |
3.1.2 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国家和地区分布多元化 | 第21-22页 |
3.1.3 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以本专科为主 | 第22-23页 |
3.2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实施情况 | 第23-30页 |
3.2.1 地方配套出台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相关规章制度 | 第23-24页 |
3.2.2 政府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过程 | 第24-27页 |
3.2.3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对浙江省教育发展的成就 | 第27-30页 |
3.3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40页 |
3.3.1 政府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 | 第30-31页 |
3.3.2 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单一 | 第31-32页 |
3.3.3 国外名校所占比例不高 | 第32-35页 |
3.3.4 行政干预过多,办学自主权得不到充分体现 | 第35-38页 |
3.3.5 监管力度不足 | 第38-40页 |
第4章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7页 |
4.1 法制建设方面: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40-41页 |
4.2 制度建设方面 | 第41-43页 |
4.2.1 学科专业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有待加强 | 第41页 |
4.2.2 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机制尚未建立 | 第41-42页 |
4.2.3 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 | 第42-43页 |
4.2.4 执行传统的招生指标政策 | 第43页 |
4.3 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 第43-45页 |
4.3.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43-44页 |
4.3.2 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模式落后 | 第44-45页 |
4.4 平台建设方面 | 第45-47页 |
4.4.1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 第45-46页 |
4.4.2 缺乏透明的社会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第5章 完善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建议 | 第47-55页 |
5.1 尽快完善地方性管理法规 | 第47-48页 |
5.1.1 及时更新地方性管理法规 | 第47页 |
5.1.2 制定符合地方办学特色的法规对策 | 第47-48页 |
5.1.3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对策 | 第48页 |
5.2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能力建设 | 第48-50页 |
5.2.1 研究制定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指导办法 | 第48页 |
5.2.2 积极探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机制 | 第48-49页 |
5.2.3 鼓励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并对其进行独立管理 | 第49-50页 |
5.3 引导合作办学主体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 第50-51页 |
5.3.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激励与竞争机制 | 第50页 |
5.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50-51页 |
5.3.3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建设工作 | 第51页 |
5.4 建立健全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 第51-55页 |
5.4.1 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入口”和“出口”的审核监管力度 | 第51-52页 |
5.4.2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 第52页 |
5.4.3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工作 | 第52-53页 |
5.4.4 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多主体监管体系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