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铜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27页 |
1.1 双光子吸收 | 第11-13页 |
1.2 双光子吸收的应用 | 第13-17页 |
1.2.1 微纳加工 | 第13-14页 |
1.2.2 光限幅 | 第14-16页 |
1.2.3 光动力治疗 | 第16-17页 |
1.3 非简并双光子吸收及应用 | 第17-21页 |
1.3.1 光学取样 | 第17-18页 |
1.3.2 红外探测 | 第18-20页 |
1.3.3 全光开关 | 第20-21页 |
1.4 氧化亚铜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1 氧化亚铜的基本性质 | 第21-22页 |
1.4.2 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应用 | 第22-23页 |
1.4.3 氧化亚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2 氧化亚铜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 第27-32页 |
2.1 射频磁控溅射技术 | 第27页 |
2.2 射频磁控溅射特点 | 第27-28页 |
2.3 氧化亚铜薄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氧化亚铜薄膜的表征 | 第29-31页 |
2.4.1 概述 | 第29页 |
2.4.2 XRD表征 | 第29-30页 |
2.4.3 线性透过率光谱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氧化亚铜薄膜的非简并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 第32-39页 |
3.1 泵浦-探测技术 | 第32-33页 |
3.2 非简并双光子吸收测试系统 | 第33-35页 |
3.3 非简并双光子吸收系数测试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氧化亚铜薄膜的简并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 第39-47页 |
4.1 Z扫描技术 | 第39-40页 |
4.2 简并双光子吸收测试系统 | 第40-41页 |
4.3 简并双光子吸收系数测试 | 第41-44页 |
4.4 中间态共振增强效应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非简并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 | 第47-52页 |
5.1 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47-49页 |
5.1.1 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7-48页 |
5.1.2 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48-49页 |
5.2 非简并双光子吸收系数测试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果 | 第52-53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