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唯物辩证法论文

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性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0.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0.1.2 论文研究目的第11页
        0.1.3 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1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0.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0.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0.3 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0.4 理论创新第14-15页
1 西方哲学辩证法的否定性的理论逻辑论述第15-24页
    1.1 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的否定性论述第15-18页
        1.1.1 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活火”第15-16页
        1.1.2 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第16-17页
        1.1.3 亚里士多德避免陷入谬误的逻辑第17-18页
    1.2 康德“二律背反”的辩证幻象第18-20页
        1.2.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辩证法”第18-19页
        1.2.2 “二律背反”显现的逻辑幻象第19页
        1.2.3 以划界的方法解决幻象的问题第19-20页
    1.3 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第20-24页
        1.3.1 概念辩证法的内涵第20页
        1.3.2 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逻辑环节第20-21页
        1.3.3 辩证否定对知性否定的超越第21-24页
2 马克思辩证法的形成与确立第24-33页
    2.1 马克思辩证法形成过程第24-27页
        2.1.1 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第24-26页
        2.1.2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第26-27页
    2.2 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转向第27-31页
        2.2.1 从概念辩证法向实践辩证法的转向第27-28页
        2.2.2 从宗教精神异化向劳动对象异化的转向第28-29页
        2.2.3 马克思辩证法的确立第29-31页
    2.3 马克思辩证法的逻辑结构第31-33页
        2.3.1 辩证法的主体能动性的展现——实践活动第31页
        2.3.2 对实践主体的否定——劳动对象化第31-32页
        2.3.3 劳动实践的复归——丰富人自身第32-33页
3 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性分析第33-46页
    3.1 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性理论实质第33-36页
        3.1.1 创造精神与推动原则第33-34页
        3.1.2 批判精神与否定原则第34-35页
        3.1.3 发展精神与生命原则第35-36页
    3.2 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的具体运用第36-40页
        3.2.1 劳动的异化: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批判第36-37页
        3.2.2 资本的逻辑:对私有制生产关系的批判第37-38页
        3.2.3 人类的解放:唯物史观建构第38-40页
    3.3 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的当代理论发展第40-46页
        3.3.1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的发展第40-42页
        3.3.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马克辩证法否定性的发展第42-43页
        3.3.3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的发展第43-46页
4 探析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理论的价值意义第46-50页
    4.1 否定性是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的理论核心第46-47页
    4.2 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的人性根据第47-48页
    4.3 马克思辩证法否定性与实践思维方式的时代确立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政策模拟分析
下一篇:电改环境下的电网企业投资优化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