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

基于RANS方程的多速域边界层转捩模式构造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转捩预测方法研究概述第12-18页
        1.2.1 Bypass转捩第13-14页
        1.2.2 Tollmien-Schlichting(T-S)波转捩第14-16页
        1.2.3 横流不稳定性转捩第16-17页
        1.2.4 超/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第17-18页
    1.3 本文工作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几种重要转捩预测模式构造思路及性质研究第19-61页
    2.1 边界层相似性解第19-22页
        2.1.1 Falkner-Skan第19-20页
        2.1.2 Falkner-Skan-Cooke第20-22页
    2.2 间歇因子模式第22-41页
        2.2.1 层流动能第24-27页
        2.2.2 Langtry&Menter经验关系式模型第27-37页
        2.2.3 Hassan模态方法第37-40页
        2.2.4 Papp和Dash的模式第40页
        2.2.5 Fu&Wang转捩模式第40-41页
    2.3 线性稳定性理论第41-59页
        2.3.1 Orr-Sommerfeld第41-43页
        2.3.2 eN方法第43-47页
        2.3.3 n因子输运模型第47-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BYPASS转捩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第61-81页
    3.1 边界层相似性解分析第62-64页
    3.2 指示因子和转捩准则第64-65页
    3.3 湍流转捩模式第65-66页
    3.4 算例验证第66-79页
        3.4.1 算例一:无压力梯度平板第66-74页
        3.4.2 算例二:有压力梯度平板第74-77页
        3.4.3 算例三:PAK-B涡轮叶栅绕流第77-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自然转捩和分离泡转捩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第81-111页
    4.1 层流脉动动能输运方程第81-89页
        4.1.1 层流脉动的启发第81-82页
        4.1.2 层流脉动动能方程建模第82-86页
        4.1.3 关键参数当地化求解第86-89页
    4.2 间歇因子输运方程第89-91页
        4.2.1 方程建模第89-90页
        4.2.2 与SST湍流模式耦合第90-91页
    4.3 算例验证第91-109页
        4.3.1 S&K平板网格敏感性验证第91-93页
        4.3.2 NLF(1)-0416自然层流翼型第93-97页
        4.3.3 S809风力机翼型第97-99页
        4.3.4 Aerospatiale-A航空翼型第99-101页
        4.3.5 DLR-F5机翼第101-102页
        4.3.6 某型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第102-105页
        4.3.7 NLF(2)-0415无限展长后掠翼第105-106页
        4.3.8 SickleWing第106-107页
        4.3.9 6:1标准椭球第107-109页
    4.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五章 横流驻波不稳定性转捩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第111-137页
    5.1 横流特征参数分析第111-117页
    5.2 横流位移厚度雷诺数转捩判据第117-119页
    5.3 横流位移厚度雷诺数输运模式第119-135页
        5.3.1 方程构造过程第119-125页
        5.3.2 算例验证第125-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六章 超/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模式第137-157页
    6.1 高速湍流边界层的可压缩修正第137-138页
    6.2 高速层流边界层相似性解第138-143页
    6.3 间歇因子输运方程建模第143-144页
    6.4 层流脉动粘性系数输运方程建模第144-146页
        6.4.1 Mack第一模态第144-145页
        6.4.2 Mack第二模态第145-146页
    6.5 算例验证第146-156页
        6.5.1 M=3.5直圆锥第146-149页
        6.5.2 M=5.91裙锥第149-150页
        6.5.3 M=6.0直圆锥第150-152页
        6.5.4 M=8.1双楔平板第152-155页
        6.5.5 M=4.5超音速平板第155-156页
    6.6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57-161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57-159页
    7.2 创新点和特色之处第159页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3页
附录A:Navier-Stokes方程第173-175页
附录B:Menterk-ωSST方程第175-177页
致谢第177-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79-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枕下区肌群的形态和对脑脊液循环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下一篇:流场脉动因素对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