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16-20页 |
1 绪论 | 第20-4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1.3 课题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1.3.1 电力经济调度问题 | 第23-24页 |
1.3.2 配电网协同控制问题 | 第24-26页 |
1.3.3 分布式电源控制问题 | 第26-28页 |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8-29页 |
1.5 预备知识 | 第29-38页 |
1.5.1 控制结构分类 | 第29页 |
1.5.2 分层控制 | 第29-31页 |
1.5.3 图论基础 | 第31-32页 |
1.5.4 凸优化基础 | 第32-33页 |
1.5.5 一致性算法基础 | 第33-36页 |
1.5.6 传统下垂控制 | 第36-38页 |
1.6 本文结构 | 第38-40页 |
2 多分布式发电单元电力经济调度算法 | 第40-66页 |
2.1 本章概述 | 第40页 |
2.2 问题描述 | 第40-41页 |
2.3 算法设计 | 第41-55页 |
2.3.1 基本算法 | 第41-45页 |
2.3.2 改进算法 | 第45-55页 |
2.4 仿真实验 | 第55-63页 |
2.4.1 仿真1: 基本算法测试 | 第56-58页 |
2.4.2 仿真2: 电能需求变化测试 | 第58-59页 |
2.4.3 仿真3: 拓扑切换下改进算法测试 | 第59-62页 |
2.4.4 仿真4: IEEE 118-bus系统测试 | 第62-6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3 多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协同控制策略 | 第66-88页 |
3.1 本章概述 | 第66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66-69页 |
3.3 策略设计 | 第69-79页 |
3.3.1 配电网端口功率控制 | 第70-72页 |
3.3.2 有功功率分担 | 第72-74页 |
3.3.3 电压均衡控制 | 第74-78页 |
3.3.4 储能SoC恢复 | 第78-79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79-87页 |
3.4.1 仿真1: 控制策略整体测试 | 第81-82页 |
3.4.2 仿真2: 通信延迟影响测试 | 第82-85页 |
3.4.3 仿真3: IEEE 34-bus配电网系统测试 | 第85-8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4 具有可调度性的分布式电源下垂控制方法 | 第88-116页 |
4.1 本章概述 | 第88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88-91页 |
4.3 方法设计 | 第91-95页 |
4.3.1 整体结构 | 第91-92页 |
4.3.2 下垂控制 | 第92-93页 |
4.3.3 功率跟踪 | 第93-94页 |
4.3.4 频率恢复 | 第94页 |
4.3.5 控制器设计 | 第94-95页 |
4.4 稳定性分析 | 第95-104页 |
4.4.1 单层稳定性分析 | 第97-100页 |
4.4.2 整体稳定性分析 | 第100-103页 |
4.4.3 极端情况分析 | 第103-104页 |
4.5 仿真实验 | 第104-111页 |
4.5.1 仿真1: 分层控制功能测试 | 第106-107页 |
4.5.2 仿真2: 下垂控制比较测试 | 第107-108页 |
4.5.3 仿真3: 控制器参数影响测试 | 第108-11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1-116页 |
5 总结展望 | 第116-120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4页 |
作者简历 | 第134-136页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含录用) | 第136-138页 |
读博期间参加的重大科研项目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