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微小结节的病理分布及张纾难教授中药治疗规律初探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综述一 肺微小结节西医研究 | 第13-24页 |
1.1 现代医学对肺微小结节的认识 | 第13-22页 |
1.1.1 定义 | 第13页 |
1.1.2 分类 | 第13页 |
1.1.3 肺结节病理基础 | 第13-21页 |
1.1.4 临床肺结节常规检查方法 | 第21页 |
1.1.5 肺部微小结节处理策略 | 第21-22页 |
1.1.6 肺微小结节随诊策略的不足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综述二 肺微小结节的中医认识 | 第24-29页 |
1.2.1 肺微小结节中医病名探讨 | 第24页 |
1.2.2 古籍中关于肺积的探讨 | 第24-25页 |
1.2.3 现代医家对肺结节的认识 | 第25-26页 |
1.2.4 总结与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第29-39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2.1.1 一般资料 | 第30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2.1.4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2.1.5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2 研究结果 | 第31-35页 |
2.2.1 肺微小结节病例来源 | 第31-32页 |
2.2.2 获取肺微小结节病理方式种类 | 第32页 |
2.2.3 取病理手术的方式的选择情况 | 第32页 |
2.2.4 活检术中、术后患者情况 | 第32-33页 |
2.2.5 假阳性率情况 | 第33页 |
2.2.6 病理类型及良恶性病理分布 | 第33-35页 |
2.3 讨论 | 第35-37页 |
2.3.1 肺微小结节的诊断难度 | 第35页 |
2.3.2 肺微小结节病理活检难度 | 第35-36页 |
2.3.3 早期对亚厘米肺结节干预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9-60页 |
前言 | 第39页 |
3.1 资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资料来源 | 第39页 |
3.1.2 纳入标准 | 第39-40页 |
3.1.3 排除标准 | 第40页 |
3.1.4 统计方法 | 第40页 |
3.1.5 描述性分析 | 第40页 |
3.1.6 规律分析 | 第40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40-48页 |
3.2.1 用药频次统计 | 第40-41页 |
3.2.2 处方中使用的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 第41-44页 |
3.2.3 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 第44-46页 |
3.2.4 新方分析 | 第46-48页 |
3.3 讨论 | 第48-56页 |
3.3.1 治疗肺微小结节的中药方剂中的药物分析 | 第49-50页 |
3.3.2 治疗肺微小结节中药方剂的组方分析 | 第50-52页 |
3.3.3 肺微小结节治疗原则初探 | 第52-53页 |
(1) 补益肺脏 | 第52页 |
(2) 活血化瘀 | 第52-53页 |
(3) 温化痰浊 | 第53页 |
(4) 清热解毒 | 第53页 |
(5) 疏肝理气 | 第53页 |
3.3.4 肺微小结节治疗周期初探 | 第53-54页 |
3.3.5 典型病例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