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粉煤灰效应和粉煤灰活性激发 | 第14-16页 |
1.2.3 湿法粉磨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4 醇胺类物质对水泥粉煤灰体系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 纳米材料对水泥粉煤灰体系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1-28页 |
2.1 主要原材料 | 第21-23页 |
2.1.1 水泥 | 第21页 |
2.1.2 粉煤灰 | 第21-23页 |
2.1.3 外加剂 | 第23页 |
2.1.4 醇胺类物质 | 第23页 |
2.1.5 纳米硅溶胶 | 第23页 |
2.1.6 拌和用水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2.2.1 水泥砂浆配合比 | 第23-25页 |
2.2.2 水泥试块成型与养护 | 第25页 |
2.2.3 水泥宏观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页 |
2.2.4 水泥微观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第3章 湿磨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 第28-58页 |
3.1 湿磨粉煤灰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33页 |
3.1.1 20 ℃标准温度下湿磨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28-30页 |
3.1.2 40 ℃蒸养温度下湿磨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3.1.3 60 ℃蒸养温度下湿磨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31-32页 |
3.1.4 养护温度对大掺量湿磨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湿磨粉煤灰对水泥水化和微结构的影响 | 第33-56页 |
3.2.1 XRD分析 | 第33-36页 |
3.2.2 TG-DSC分析 | 第36-42页 |
3.2.3 ICP分析 | 第42-44页 |
3.2.4 MIP分析 | 第44-51页 |
3.2.5 SEM分析 | 第51-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醇胺类物质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体系早强机理研究 | 第58-78页 |
4.1 醇胺类物质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2页 |
4.1.1 20 ℃标准温度下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58-60页 |
4.1.2 40 ℃蒸养温度下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4.1.3 60 ℃蒸养温度下水泥砂浆力学性能 | 第61-62页 |
4.2 醇胺类物质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水化和微结构的影响 | 第62-76页 |
4.2.1 XRD分析 | 第62-64页 |
4.2.2 TG-DSC分析 | 第64-67页 |
4.2.3 ICP分析 | 第67-70页 |
4.2.4 MIP分析 | 第70-73页 |
4.2.5 SEM分析 | 第73-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纳米硅溶胶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体系早强机理研究 | 第78-91页 |
5.1 纳米硅溶胶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5.1.1 不同养护温度下掺NS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78-80页 |
5.2 纳米硅溶胶对大掺量湿磨超细粉煤灰水泥水化和微结构的影响 | 第80-90页 |
5.2.1 XRD分析 | 第80-81页 |
5.2.2 TG-DSC分析 | 第81-84页 |
5.2.3 MIP分析 | 第84-88页 |
5.2.4 SEM分析 | 第88-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参与项目以及获奖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