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信息传递与流动性 | 第11-13页 |
1.2.2 信息质量与流动性风险 | 第13-14页 |
1.2.3 盈余信息与资产定价 | 第14-15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 第18-2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有效市场假说 | 第18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9-20页 |
2.1.4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 | 第20页 |
2.2 个股流动性风险的形成过程和经济后果 | 第20-23页 |
2.2.1 流动性的供给与需求 | 第20-21页 |
2.2.2 流动性不足或过剩 | 第21-22页 |
2.2.3 个股流动性风险 | 第22页 |
2.2.4 流动性风险溢价 | 第22-23页 |
2.3 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理 | 第23-27页 |
2.3.1 盈余信息的传递过程 | 第23-24页 |
2.3.2 传导阶段: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扩散阶段: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4 反馈阶段:盈余质量对流动性风险溢价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7-37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3.1.1 盈余质量与个股流动性 | 第27页 |
3.1.2 盈余质量与个股流动性风险 | 第27-28页 |
3.1.3 可操控和不可操控盈余质量与个股流动性风险 | 第28-29页 |
3.1.4 市场环境、盈余质量与个股流动性风险 | 第29-30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3.2.1 样本选择 | 第30页 |
3.2.2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3.3 变量定义 | 第31-35页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31-32页 |
3.3.2 解释变量 | 第32-34页 |
3.3.3 控制变量 | 第34-35页 |
3.4 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3.4.1 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影响的回归模型 | 第35-36页 |
3.4.2 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回归模型 | 第36页 |
3.4.3 盈余质量不同组成部分对个股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回归模型 | 第36-37页 |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4.1.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4.1.2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38-41页 |
4.2.1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41页 |
4.2.2 控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1-51页 |
4.3.1 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4.3.2 盈余质量对个股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4.3.3 盈余质量不同组成部分对个股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4.3.4 市场环境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7-51页 |
第5章 进一步分析与检验 | 第51-63页 |
5.1 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检验 | 第51-56页 |
5.1.1 流动性风险溢价检验的研究设计 | 第51-52页 |
5.1.2 流动性风险溢价检验的实证分析 | 第52-56页 |
5.2 盈余质量因子的风险定价 | 第56-59页 |
5.2.1 盈余质量因子风险定价的研究设计 | 第56-57页 |
5.2.2 盈余质量因子风险定价的实证分析 | 第57-59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59-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