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页
        二、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一、创新之处第15页
        二、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1页
    第一节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文献综述第16-17页
    第二节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文献综述第17-21页
        一、交易结构第18-19页
        二、发行主体第19页
        三、增信方式第19-21页
第三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第21-30页
    第一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义第21-22页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技术研究第22-30页
        一、交易结构第22-26页
        二、发行主体第26-27页
        三、增信方式第27-30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第30-38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第30-33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第33-35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第35-38页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8-44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第38-40页
        一、宏观层面研究第38-39页
        二、微观层面研究第39-40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第40-42页
        一、政策层面的支持第40页
        二、市场化环境的成熟第40-42页
        三、内在动因的成熟第42页
    第三节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第42-44页
第六章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第44-59页
    第一节 案例基本情况第44页
    第二节 案例分析第44-55页
        一、基础资产池分析第44-47页
        二、 现金流测算分析第47-48页
        三、交易结构分析第48-51页
        四、发行主体分析第51-52页
        五、增信方式分析第52-53页
        六、贷款服务机构分析第53-54页
        七、信用评级分析第54页
        八、发行折扣率分析第54-55页
    第三节 案例小结第55-59页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步性第55-56页
        二、多举措并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第56-59页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9-63页
    第一节 结论第59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第59页
        二、技术层面与制度层面并行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第59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59-63页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60页
        二、规范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第60-61页
        三、完善抵(质)押变更登记制度第61页
        四、改革监管制度第61-62页
        五、改革税收制度第62页
        六、改革不良核销会计制度第62-63页
第八章 发展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官员更替对企业贷款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产融结合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吗?--基于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