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社会舆论论文

“她视角”下的社会舆情与公共空间建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一 女性主义与“公共领域”第15-19页
        二 舆情的性别视角研究第19-21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1-22页
        一 研究对象第21-22页
        二 研究方法第22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第22-24页
        一 从社会性别角度研究舆情第22-23页
        二 交叉学科分析第23页
        三 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第23-24页
第二章 舆情议题中的“她形象”第24-35页
    第一节 舆情与性别议题第24-30页
        一 舆情与性别议题样本的选取第24-27页
        二 舆情事件中女性形象的量化分析第27-29页
        三 舆情事件中女性角色的量化分析第29-30页
    第二节 舆情议题中“她形象”的特征分析第30-35页
        一 悲情、弱小的受害者形象第30-31页
        二 残忍、蛮横的加害者形象第31页
        三 “被娱乐”“被审视”女性形象第31-33页
        四 奉献、勇敢、独立的正面形象第33-35页
第三章 舆情参与主体的“她话语”第35-45页
    第一节 两个舆论场的性别话语第35-37页
        一 传统主流媒体的去性别化话语第35-36页
        二 新媒体领域的再性别化话语第36-37页
    第二节 舆情参与主体的话语特征分类第37-41页
        一 延续、固化传统“大男子主义”的话语风格第37-38页
        二 嘲讽、侮辱“女权”的话语风格第38-40页
        三 站在女性立场的话语风格第40-41页
    第三节 舆情参与主体“她话语”的成因分析第41-45页
        一 国家、妇联等妇女组织及媒体的集体努力第42-43页
        二 女性从业者增多及权利地位的提高第43-44页
        三 新媒体提供“发声”平台第44-45页
第四章 舆情分析中“她视角”的缺失第45-51页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突出和传媒商业利益的驱动遮蔽“她视角”第45-47页
        一 社会矛盾的突出第45-46页
        二 媒体的商业利益的驱动第46页
        三 网络媒体娱乐化倾向突出第46-47页
    第二节 新旧媒体模糊“她视角”第47-49页
        一 传统媒体沿袭性别“刻板印象”第47-48页
        二 新媒体领域仍存在男权观众第48-49页
    第三节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忽视“她视角”第49-51页
        一 媒介议程设置中,女性议题仍属于边缘议题第49-50页
        二 女性群体长期面临的“玻璃天花板”问题第50-51页
第五章 “她者在场”与舆情的公共空间第51-56页
    第一节 舆情“公共空间”第51-52页
        一 “她者”进入公共空间第51-52页
        二 舆情公共空间“她者在场”的积极成果第52页
    第二节 “她视角”下模糊的“公域”与“私域”第52-56页
        一 私人问题与公共性的关系第53-54页
        二 女性舆情事件中模糊的“公域”与“私域”第54页
        三 舆情公共空间“她者在场”的反思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女性网络舆情样本汇总第60-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丘陵地区非农就业类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农地流转和农地投入的考察
下一篇:基于ZYNQ的高性能测控终端装置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