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3、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4、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21-22页 |
(四)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1、性别与社会性别 | 第25页 |
2、妇女与女性 | 第25-26页 |
3、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 第26页 |
4、女性参政与女性政治参与 | 第26-27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1、社会性别理论 | 第27页 |
2、女性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理论 | 第28-29页 |
二、延安市女性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 第29-50页 |
(一)延安市女性在权力领域中的政治参与现状 | 第30-32页 |
(二)延安市女性在民主领域中的政治参与现状 | 第32-41页 |
(三)延安市女性政治参与状况比较分析 | 第41-46页 |
1、与国家层面的女性政治参与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2、与地方层面的女性政治参与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3、与陕西省各市区的女性政治参与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四)女性政治参与度低的影响 | 第46-50页 |
1、女性群体利益受损 | 第46-47页 |
2、男女平等形式化 | 第47-48页 |
3、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阻滞 | 第48-50页 |
三、延安市女性政治参与度低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一)制度保障不足 | 第50-52页 |
1、现有体制不健全 | 第51页 |
2、政策执行问题 | 第51-52页 |
(二)经济条件受限 | 第52-53页 |
1、无偿家务劳动繁重 | 第52页 |
2、有偿社会劳动低廉 | 第52-53页 |
(三)环境氛围不利 | 第53-54页 |
1、传统思想氛围障碍 | 第53-54页 |
2、社会舆论氛围压力 | 第54页 |
(四)自身条件局限 | 第54-56页 |
1、政治文化素质局限 | 第54-55页 |
2、心理素质阻碍 | 第55-56页 |
四、提高延安市女性政治参与度的对策 | 第56-63页 |
(一)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 | 第56-58页 |
1、法律保障 | 第56-57页 |
2、规范录用渠道 | 第57页 |
3、精简机构 | 第57-58页 |
(二)提升延安市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 | 第58-60页 |
1、政策支持 | 第58-59页 |
2、家务社会化 | 第59页 |
3、经济推动 | 第59-60页 |
(三)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 第60-62页 |
1、引导社会舆论 | 第60页 |
2、创造名人效应 | 第60-61页 |
3、网络参与环境规范化 | 第61-62页 |
(四)提高延安市女性综合素质 | 第62-63页 |
1、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 第62页 |
2、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 第62-63页 |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 第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