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例及引发的问题 | 第10-14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二、案例引发的几个问题 | 第11-14页 |
(一) 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被告是否应该减轻或免除责任? | 第11-12页 |
(二) 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被告减轻或免除责任的依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基础理论与司法价值 | 第14-19页 |
一、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三、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司法价值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受虐妇女杀夫案中被告人的宽宥途径 | 第19-24页 |
一、用违法阻却事由来实现免责或减轻责任 | 第19-21页 |
二、用责任阻却事由来实现免责或减轻责任 | 第21-22页 |
三、评价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司法运用规则 | 第24-34页 |
一、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范畴 | 第24-27页 |
(一)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的内容 | 第24-25页 |
(二)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意见的证据资格分析 | 第25-26页 |
(三)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分析 | 第26-27页 |
二、受虐妇女综合症的鉴定规则 | 第27-29页 |
(一)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的体制要求 | 第27页 |
(二)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的主体要求 | 第27-28页 |
(三) 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的程序要求 | 第28-29页 |
三、受虐妇女综合症鉴定的运用规则 | 第29-34页 |
(一) 举证规则 | 第29-30页 |
(二) 质证规则 | 第30-32页 |
(三) 认证规则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