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1页 |
1.1 现代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的研究 | 第12-16页 |
1.1.1 SCH的病理及其临床表现 | 第12页 |
1.1.2 SCH因素及机制探讨 | 第12页 |
1.1.3 SCH的测定及评估 | 第12-13页 |
1.1.4 SCH的临床研究 | 第13-14页 |
1.1.5 西医对先兆流产合并SCH的治疗 | 第14-16页 |
1.2 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中医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2.1 病因病机 | 第16-18页 |
1.2.2 治疗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26页 |
2.1 病例资料 | 第21页 |
2.2 合格病例的选择 | 第21-22页 |
2.2.1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2.2.2 纳入标准 | 第21-22页 |
2.2.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2.4 病例剔除标准 | 第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3.1 分组方案 | 第22页 |
2.3.2 药品来源 | 第22页 |
2.3.3 治疗方案 | 第22页 |
2.3.4 检测方法及指标 | 第22-23页 |
2.3.5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第23页 |
2.3.6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页 |
2.3.7 安全性检测指标 | 第23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2.5 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23-26页 |
2.5.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23-24页 |
2.5.2 临床疗效观察 | 第24-25页 |
2.5.3 安全性观察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6-34页 |
3.1 关于化瘀安胎法在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中运用的探讨 | 第26-27页 |
3.2 胎漏、胎动不安之“瘀”的辨别探讨 | 第27页 |
3.3 补肾健脾化瘀安胎法方药分析 | 第27-30页 |
3.3.1 方药组成 | 第27页 |
3.3.2 方药分析 | 第27-30页 |
3.4 关于化瘀药物如何运用于SCH的探讨 | 第30-31页 |
3.5 疗效分析 | 第31-33页 |
3.5.1 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总疗效评价 | 第31页 |
3.5.2 补肾健脾化瘀安胎法对SCH面积及阴道流血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3 孕酮值评价 | 第32-33页 |
3. 6 安全性观察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4-36页 |
4.1 结论 | 第34页 |
4.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34-36页 |
4.2.1 存在问题 | 第34页 |
4.2.2 展望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