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 第9-10页 |
1.1.2 铜绿微囊藻水华的成因 | 第10页 |
1.1.3 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藻毒素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性质 | 第11页 |
1.2.2 藻毒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2.3 藻毒素的产生与释放 | 第12-13页 |
1.3 藻毒素对生物的影响 | 第13-15页 |
1.3.1 藻毒素对动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2 藻毒素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页 |
1.3.3 藻毒素对其他藻类的影响 | 第14页 |
1.3.4 藻毒素的致毒机理 | 第14-15页 |
1.4 藻毒素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高级氧化技术去除MCs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1 UV光解 | 第16-17页 |
1.5.2 UV/H_2O_2联用 | 第17页 |
1.5.3 O_3氧化 | 第17-18页 |
1.5.4 O_3/H_2O_2联用 | 第18页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微囊藻粗提液对水生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1-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2.2 微囊藻粗提液三维荧光分析 | 第26-27页 |
2.3 微囊藻粗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微囊藻粗提液对黄菖蒲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32页 |
2.5 微囊藻粗提液对黄菖蒲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 | 第32-34页 |
2.5.1 黄菖蒲对微囊藻粗提液中MC-LR的生物累积 | 第32-33页 |
2.5.2 微囊藻粗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的氧化胁迫 | 第33-34页 |
2.6 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微囊藻毒素MC-LR对水生植物黄菖蒲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7-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2 MC-LR对黄菖蒲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1-46页 |
3.2.1 MC-LR对黄菖蒲幼苗鲜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2 MC-LR对黄菖蒲幼苗叶片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3 MC-LR对黄菖蒲幼苗根部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MC-LR对黄菖蒲幼苗生长的氧化胁迫 | 第46-47页 |
3.4 MC-LR对黄菖蒲幼苗净水能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3.5 水培液pH的变化 | 第49-50页 |
3.6 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降解 | 第53-7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4.2 UV工艺对MC-LR的降解 | 第58-60页 |
4.2.1 UV对MC-LR的降解效率 | 第58-59页 |
4.2.2 UV对MC-LR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4.3 UV/H_2O_2联用工艺对MC-LR的降解 | 第60-64页 |
4.3.1 UV/H_2O_2对MC-LR的降解效率 | 第60-63页 |
4.3.2 UV/H_2O_2对MC-LR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63页 |
4.3.3 急性生物毒性分析 | 第63-64页 |
4.4 O_3工艺对MC-LR的降解 | 第64-68页 |
4.4.1 O_3对MC-LR的降解效率 | 第64-66页 |
4.4.2 急性生物毒性分析 | 第66-68页 |
4.5 O_3/H_2O_2联用工艺对MC-LR的降解 | 第68-71页 |
4.5.1 O_3/H_2O_2对MC-LR的降解效率 | 第68-69页 |
4.5.2 急性生物毒性分析 | 第69-70页 |
4.5.3 四种高级氧化工艺对MC-LR降解效果比较 | 第70-71页 |
4.6 UV/H_2O_2联用工艺对微囊藻粗提液中MC-LR的降解 | 第71-73页 |
4.6.1 UV/H_2O_2对微囊藻粗提液中MC-LR的降解效率 | 第71-72页 |
4.6.2 UV/H_2O_2对微囊藻粗提液中MC-LR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72-73页 |
4.6.3 中间产物急性生物毒性分析 | 第73页 |
4.7 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