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一、互联网+视域下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规制不力的问题 | 第18-26页 |
(一)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类型 | 第18-22页 |
1.网络工具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18页 |
2.知识产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18-20页 |
3.消费者权益保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20-22页 |
(二)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 | 第22-23页 |
1.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 第22页 |
2.阻碍企业创新动力 | 第22页 |
3.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22-23页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不力的问题 | 第23-26页 |
1.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滞后 | 第23-24页 |
2.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 | 第24页 |
3.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小 | 第24页 |
4.案件赔偿金额判定困难 | 第24-26页 |
二、对互联网+视域下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不力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26-32页 |
(一)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1.盈利模式流量化 | 第26页 |
2.互联网虚拟化 | 第26页 |
3.侵权行为隐蔽性 | 第26-27页 |
4.侵权行为违法成本低 | 第27页 |
(二)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的难点分析 | 第27-29页 |
1.违反诚实信用商业习惯认定标准的困境 | 第27-28页 |
2.不正当竞争者主观恶意认定标准的困境 | 第28页 |
3.损害对象认定标准的困境 | 第28-29页 |
(三)互联网+视域下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2页 |
1.经济层面—利益驱动 | 第29页 |
2.科技层面—技术因素 | 第29-30页 |
3.法律层面—相应规范缺失 | 第30-32页 |
三、国外规制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验 | 第32-38页 |
(一)德国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经验 | 第32-35页 |
1.将相对交易优势地位行为的规制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 | 第32页 |
2.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目标具有多元性 | 第32-34页 |
3.责任划分精细化 | 第34页 |
4.一般条款的适用 | 第34-35页 |
5.互联网领域专门立法 | 第35页 |
(二)美国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经验 | 第35-36页 |
1.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 | 第35页 |
2.充分保障竞争自由 | 第35-36页 |
3.禁令制度 | 第36页 |
4.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6页 |
(三)经验和启示 | 第36-38页 |
四、完善我国互联网+视域下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机制建议 | 第38-46页 |
(一)立法建议 | 第38-42页 |
1.引入“诉前禁令”制度 | 第38-39页 |
2.增加消费者诉权 | 第39-40页 |
3.强化“一般条款”适用 | 第40-41页 |
4.建立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制度 | 第41-42页 |
(二)司法建议 | 第42-43页 |
1.公布指导性案例 | 第42页 |
2.完善司法解释 | 第42-43页 |
(三)行政规制 | 第43-44页 |
1.建立专门执法机构 | 第43-44页 |
2.完善违法预警机制 | 第44页 |
3.建立电子商务争议处理机构 | 第44页 |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 第44页 |
(四)行业自律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参考政策和法规 | 第50-5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