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购物中心空间活力研究--以大连典型性购物中心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与论文构成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2 论文构成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2.1 购物中心相关综述 | 第17-22页 |
2.1.1 购物中心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2.1.2 购物中心的空间模式 | 第18-22页 |
2.2 消费者行为学 | 第22-28页 |
2.2.1 消费者行为的内涵 | 第22-24页 |
2.2.2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 | 第24-28页 |
2.2.3 消费者行为与购物中心空间关系 | 第28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8-33页 |
2.3.1 国外研究回顾 | 第28-31页 |
2.3.2 国内研究回顾 | 第31-32页 |
2.3.3 现有研究总括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3 购物中心案例调研 | 第34-62页 |
3.1 调研准备 | 第34-38页 |
3.1.1 预备调研及发现问题 | 第34-35页 |
3.1.2 调研样本选取原则 | 第35-37页 |
3.1.3 调研方法及内容 | 第37-38页 |
3.2 调研样本概要 | 第38-46页 |
3.2.1 高新万达广场 | 第38-41页 |
3.2.2 凯德和平广场 | 第41-44页 |
3.2.3 恒隆广场 | 第44-46页 |
3.3 环境行为与认知调研 | 第46-60页 |
3.3.1 行为主体分析 | 第47-50页 |
3.3.2 人流分布及行为特征 | 第50-56页 |
3.3.3 消费者环境认知 | 第56-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4 购物中心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95页 |
4.1 空间活力影响因素 | 第62-83页 |
4.1.1 商业因素 | 第62-67页 |
4.1.2 空间因素 | 第67-75页 |
4.1.3 行为因素 | 第75-83页 |
4.2 各因素与空间活力相关性分析 | 第83-88页 |
4.2.1 商业因素对空间活力的影响 | 第84-85页 |
4.2.2 空间因素对空间活力的影响 | 第85-86页 |
4.2.3 行为因素对空间活力的影响 | 第86-88页 |
4.3 空间活力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 第88-94页 |
4.3.1 各因素综合分析 | 第88-91页 |
4.3.2 空间活力影响模型建立 | 第91-93页 |
4.3.3 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 第93-94页 |
4.4 小结 | 第94-95页 |
5 购物中心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 第95-114页 |
5.1 商业层面 | 第95-97页 |
5.1.1 有效率的业种组合 | 第95-96页 |
5.1.2 有效利用主力店的吸引作用 | 第96-97页 |
5.2 空间层面 | 第97-105页 |
5.2.1 适宜的空间尺度 | 第97-100页 |
5.2.2 人性化的功能布局 | 第100-105页 |
5.3 行为层面 | 第105-114页 |
5.3.1 打动人心的场所营造 | 第105-110页 |
5.3.2 合理的空间指引 | 第110-111页 |
5.3.3 重视消费者需求 | 第111-11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6.1 总结 | 第114-115页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6.1.2 创新点 | 第11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图片目录 | 第121-124页 |
表格目录 | 第124-125页 |
附录A 购物中心调查问卷 | 第125-12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