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细胞外ATP在伤反应中的角色及与细胞内ATP关系的研究

缩略词表第8-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细胞外ATP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1.1 细胞外ATP第14页
        1.1.2 植物中细胞外ATP的信号转导第14-16页
        1.1.3 细胞外ATP对植物生理活动的作用第16-17页
    1.2 e ATP与损伤引起的系统性伤反应的关系第17-19页
        1.2.1 植物对环境的系统性反应第18页
        1.2.2 不同环境刺激引起的系统性反应类型第18页
        1.2.3 损伤引起的系统性响应的信号通路第18-19页
    1.3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与e ATP的关系第19-23页
        1.3.1 活性氧的产生第20-21页
        1.3.2 活性氧的清除第21-22页
        1.3.3 H_2O_2的运输第22页
        1.3.4 H_2O_2作为第二信使第22-23页
    1.4 机械损伤第23-24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第24-26页
第二章 eATP对菜豆损伤引起的系统性伤反应的调节第26-39页
    2.1 实验器材第26-27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2.2.1 实验材料的培养第27页
        2.2.2 材料的处理第27页
        2.2.3 H_2O_2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2.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2.5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28-29页
        2.2.6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第29页
        2.2.7 胞外ATP(e ATP)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2.2.8 统计学分析第30页
    2.3 实验结果第30-37页
        2.3.1 外源ATP或机械损伤对菜豆e ATP水平的影响第30-31页
        2.3.2 外源ATP或抑制剂作用损伤对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3.3 外源ATP或抑制剂作用损伤对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32-34页
        2.3.4 外源ATP或抑制剂作用损伤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第34-36页
        2.3.5 外源ATP或抑制剂作用损伤对叶片PPO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2.4 讨论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eATP对系统性伤反应的调节与H_2O_2的关系第39-52页
    3.1 实验器材第39-40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9-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3.2.1 实验材料的培养第40页
        3.2.2 材料的处理第40-41页
        3.2.3 H_2O_2含量的测定第41页
        3.2.4 MDA含量的测定第41页
        3.2.5 CAT活性的测定第41页
        3.2.6 PPO活性的测定第41页
        3.2.7 统计学分析第41页
    3.3 实验结果第41-50页
        3.3.1 DMTU作用对菜豆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第41-44页
        3.3.2 DMTU作用对菜豆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3.3.3 DMTU作用对菜豆叶片MDA含量的影响第46-48页
        3.3.4 DMTU作用对菜豆叶片PPO活性的影响第48-50页
    3.4 讨论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寡霉素处理下eATP和iATP的关系及其对细胞死亡调节作用的研究第52-62页
    4.1 实验器材第52-53页
        4.1.1 实验材料第52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2-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1 悬浮细胞的培养第53页
        4.2.2 细胞的处理第53-54页
        4.2.3 细胞死亡水平的检测第54页
        4.2.4 iATP和eATP含量的测定第54页
        4.2.5 统计学分析第54页
    4.3 实验结果第54-59页
        4.3.1 不同浓度OL作用下胞内ATP和胞外ATP的变化关系第54-56页
        4.3.2 不同时间OL作用下胞内ATP和胞外ATP的变化关系第56-57页
        4.3.3 OL作用下细胞死亡的变化第57-58页
        4.3.4 外源ATP对OL作用下iATP水平和细胞死亡程度的调控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4.5 小结第60-62页
结论与讨论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沙生风毛菊资源分配研究
下一篇:1960-2015年中国极端干旱区干湿变化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