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 聚丙烯纤维的增强机理 | 第13-16页 |
1.3.1 纤维的增强理论概述 | 第13-14页 |
1.3.2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影响分析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性能研究 | 第19-29页 |
2.1 水泥、粉煤灰和矿粉 | 第19-21页 |
2.1.1 水泥 | 第19-20页 |
2.1.2 粉煤灰和矿粉 | 第20-21页 |
2.2 集料 | 第21-26页 |
2.2.1 粗集料 | 第21-23页 |
2.2.2 细集料 | 第23-26页 |
2.3 外加剂 | 第26-27页 |
2.3.1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 第26页 |
2.3.2 外加剂选用 | 第26-27页 |
2.4 聚丙烯纤维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 第29-43页 |
3.1 经验法基准配合比设计 | 第29-31页 |
3.2 响应面试验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3.2.1 响应面法简介 | 第31-33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3.3 响应面优化 | 第34-40页 |
3.4 高性能混凝土矿粉掺量的优化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43-57页 |
4.1 抗压强度 | 第43-46页 |
4.1.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44页 |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2 抗折强度 | 第46-48页 |
4.2.1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4.3 抗冲击性能 | 第48-55页 |
4.3.1 抗冲击性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4.3.2 抗冲击性试验结果 | 第50-53页 |
4.3.3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抗冲击次数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 第57-71页 |
5.1 抗渗性能 | 第57-61页 |
5.1.1 氯离子渗透试验 | 第57-60页 |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5.2 收缩性能 | 第61-64页 |
5.2.1 干缩性能试验 | 第62-63页 |
5.2.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63-64页 |
5.3 抗疲劳性能 | 第64-69页 |
5.3.1 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5.3.2 疲劳性能试验结果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 第71-81页 |
6.1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 | 第71-74页 |
6.1.1 KENPAVE路面分析与设计软件简介 | 第71-72页 |
6.1.2 荷载参数、温度参数和计算图式 | 第72-74页 |
6.2 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 第74-78页 |
6.2.1 正交试验方案的建立 | 第74-75页 |
6.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6.3 不同轴载和温度梯度对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 第78-80页 |
6.3.1 不同轴载对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 第78-79页 |
6.3.2 不同温度梯度对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 第79-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