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7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安排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20-28页 |
| 2.1 物理层安全技术概述 | 第20-24页 |
| 2.2 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24-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多天线技术基础 | 第28-46页 |
| 3.1 天线选择技术 | 第28-33页 |
| 3.1.1 常用天线选择技术 | 第29-30页 |
| 3.1.2 天线选择技术与信道容量 | 第30-33页 |
| 3.2 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3-39页 |
| 3.2.1 Alamouti码 | 第33-35页 |
| 3.2.2 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5-36页 |
|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3.3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9-45页 |
| 3.3.1 传统QOSTBC的编译码方案 | 第39-42页 |
| 3.3.2 星座旋转QOSTBC的编译码方案 | 第42-43页 |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基于Alamouti码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46-60页 |
| 4.1 基于Alamouti码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46-52页 |
| 4.1.1 系统模型 | 第46-47页 |
| 4.1.2 传输方案 | 第47-50页 |
| 4.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 4.2 联合天线选择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52-59页 |
| 4.2.1 系统模型 | 第52-53页 |
| 4.2.2 传输方案 | 第53-56页 |
| 4.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多天线系统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60-72页 |
| 5.1 基于OSTBC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60-66页 |
| 5.1.1 系统模型 | 第60-61页 |
| 5.1.2 方案设计 | 第61-64页 |
| 5.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 5.2 改进的基于星座旋转QOSTBC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 第66-71页 |
| 5.2.1 方案设计 | 第66-69页 |
| 5.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