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小儿内科学论文--小儿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

女性儿童中枢性性早熟情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外儿童中枢性性早熟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外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4 研究设计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假设第15-16页
        1.4.3 研究路线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 一般资料第17-18页
        2.1.1 调查对象第17页
        2.1.2 纳入标准第17页
        2.1.3 排除标准第17-18页
    2.2 调查方法第18-19页
        2.2.1 体格测量第18页
        2.2.2 第二性征评价第18-19页
        2.2.3 骨龄评定第19页
        2.2.4 盆腔B超检查第19页
        2.2.5 问卷调查第19页
    2.3 统计学处理第19-20页
3 结果第20-22页
    3.1 中枢性性早熟组与正常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第20页
    3.2 女性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第20-21页
    3.3 女性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21-22页
4 讨论第22-26页
    4.1 女性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影响因素分析第23-25页
        4.1.1 母亲初潮年龄第23页
        4.1.2 服用营养品第23-24页
        4.1.3 母亲学历第24页
        4.1.4 饮食习惯第24-25页
        4.1.5 BMI指数第25页
    4.2 预防女性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对策和建议第25-26页
5 结论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致谢第32-33页
附录A 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问卷调查表第33-35页
附录B 综述 小儿性早熟的病因研究进展第35-40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Ⅱ型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Presepsin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