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气候变化、植被及湖泊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植被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3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 技术路线、内容、结构及创新点 | 第20-24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22页 |
1.3.4 论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特征 | 第24-3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4-25页 |
2.2 数据与方法 | 第25-26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2.2.2 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2.3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特征 | 第26-37页 |
2.3.1 气温变化 | 第26-30页 |
2.3.2 降水变化 | 第30-34页 |
2.3.3 日照时数变化 | 第34-36页 |
2.3.4 风速变化特征 | 第36-37页 |
2.4 讨论 | 第37页 |
2.5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柴达木盆地草地植被变化特征 | 第39-71页 |
3.1 资料来源及方法 | 第40-47页 |
3.1.1 地面实测植被数据 | 第40-41页 |
3.1.2 遥感监测数据 | 第41-42页 |
3.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47页 |
3.2 柴达木盆地植被动态变化 | 第47-51页 |
3.2.1 植被面积变化 | 第47页 |
3.2.2 植被覆盖度变化 | 第47-49页 |
3.2.3 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 | 第49-51页 |
3.3 人工植被——枸杞种植面积及长势变化 | 第51-61页 |
3.3.1 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面积 | 第51-52页 |
3.3.2 枸杞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及产量估算 | 第52-58页 |
3.3.3 2002~2015年柴达木盆地枸杞长势变化特征 | 第58-61页 |
3.3.4 枸杞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61页 |
3.4 潜在植被及其碳汇潜力变化 | 第61-68页 |
3.4.1 近50年柴达木盆地潜在草地类型及碳汇潜力 | 第62-63页 |
3.4.2 2050年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碳汇潜势 | 第63-68页 |
3.5 讨论 | 第68-69页 |
3.6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柴达木盆地湖泊时空变化特征 | 第71-93页 |
4.1 数据来源和方法 | 第72-81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72-73页 |
4.1.2 方法 | 第73-81页 |
4.2 柴达木盆地湖泊变化特征 | 第81-88页 |
4.2.1 盆地东部湖泊变化 | 第82-86页 |
4.2.2 盆地中北部湖泊变化 | 第86-87页 |
4.2.3 盆地西部湖泊变化 | 第87-88页 |
4.3 柴达木盆地湖泊变化成因分析 | 第88-91页 |
4.3.1 气候变化 | 第88-89页 |
4.3.2 植被面积变化 | 第89-90页 |
4.3.3 入湖径流 | 第90-91页 |
4.4 讨论 | 第91页 |
4.5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柴达木盆地植被、湖泊及气候的耦合关系 | 第93-103页 |
5.1 柴达木盆地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 第93-94页 |
5.2 柴达木盆地湖泊与气候的关系 | 第94-96页 |
5.3 柴达木盆地植被与湖泊的关系 | 第96-97页 |
5.4 人为因素对盆地核心区湖泊的影响 | 第97-101页 |
5.5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6.1 讨论 | 第103-104页 |
6.2 结论 | 第104-105页 |
6.3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