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8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概述及与反腐倡廉统一性 | 第19-30页 |
2.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来源与基本内涵 | 第19-24页 |
2.1.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来源 | 第19-22页 |
2.1.2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基本内涵 | 第22-24页 |
2.2 反腐倡廉与群众监督相关概念介绍 | 第24-26页 |
2.2.1 “腐败”含义及其危害 | 第25页 |
2.2.2 “反腐倡廉建设”含义及其意义 | 第25-26页 |
2.2.3 “群众监督”含义及其必要性 | 第26页 |
2.3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反腐倡廉内在联系 | 第26-30页 |
2.3.1 捍卫群众利益是反腐倡廉最终目的 | 第26-27页 |
2.3.2 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参与主体 | 第27-29页 |
2.3.3 群众路线基本工作方法适用于反腐倡廉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以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历史进程 | 第30-43页 |
3.1 建党至建国前夕的形成与发展 | 第30-34页 |
3.1.1 群众监督作用开始法定化 | 第31页 |
3.1.2 群众监督方式开始增多 | 第31-32页 |
3.1.3 舆论监督方式初显成效 | 第32-33页 |
3.1.4 民主治腐成基本途径之一 | 第33-34页 |
3.2 建国到改革开放期间的继续发展 | 第34-38页 |
3.2.1 接受批评理念倍受推崇 | 第34-36页 |
3.2.2 群众举报机构逐步建立 | 第36-37页 |
3.2.3 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反腐 | 第37-38页 |
3.3 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前的创新发展 | 第38-43页 |
3.3.1 从运动化向制度化转变 | 第39-40页 |
3.3.2 舆论监督形式气象一新 | 第40-41页 |
3.3.3 网络监督模式异军突起 | 第41-42页 |
3.3.4 从封闭化向透明化转变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以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深化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43-57页 |
4.1 十八大以来采取的便于群众监督的重大举措 | 第43-47页 |
4.1.1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第44-45页 |
4.1.2 狠抓生活作风腐败问题 | 第45-46页 |
4.1.3 完善党政信息公开制度 | 第46页 |
4.1.4 加强网络反腐平台建设 | 第46-47页 |
4.1.5 落实派驻和巡视全覆盖 | 第47页 |
4.2 当今反腐倡廉工作中影响群众路线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 第47-51页 |
4.2.1 反腐机制刚性力度不够 | 第48-49页 |
4.2.2 群众监督渠道尚欠通畅 | 第49-50页 |
4.2.3 群众反腐素质有待提升 | 第50页 |
4.2.4 官场政治亚文化亟需抵制 | 第50-51页 |
4.3 以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深化当今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 | 第51-57页 |
4.3.1 加强监督以拓宽群众反腐倡廉渠道 | 第52-53页 |
4.3.2 强化教育以提升群众反腐倡廉素质 | 第53-54页 |
4.3.3 完善制度以保障群众反腐倡廉权利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