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的高温干馏论文--化学产品加工论文--沥青加工论文

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的含量测定及降低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路用煤沥青第12-14页
        1.1.1 路用煤沥青的应用第12-13页
        1.1.2 路用煤沥青和石油沥青的区别第13-14页
        1.1.3 路用煤沥青应用的局限性第14页
    1.2 路用煤沥青中的致癌性芳烃第14-17页
        1.2.1 路用煤沥青中的苯并[a]芘第14-15页
        1.2.2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致癌机理第15-17页
    1.3 苯并[a]芘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样品的提取工艺第17-18页
        1.3.2 样品的净化工艺第18页
        1.3.3 样品的测定方法第18-19页
    1.4 降低煤沥青中苯并[a]芘含量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5 沥青烟抑制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6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21-22页
        1.6.1 研究背景第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页
        1.6.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6页
第二章 紫外法测定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的含量第26-42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32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26-27页
        2.2.2 实验原理第27-30页
        2.2.3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第32-33页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35页
        2.3.3 索氏提取—二次柱层析法条件的建立第35-38页
        2.3.4 索氏提取-柱层析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第38页
        2.3.5 不同的紫外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测定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的含量第42-52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装置第42-43页
    3.3 气相色谱仪原理第43页
    3.4 气相色谱条件第43页
    3.5 实验方法第43-44页
        3.5.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43-44页
        3.5.2 样品中苯并[a]芘的提取及进样第44页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6.1 气相色谱柱的选择第44-46页
        3.6.2 路用煤沥青样品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6页
        3.6.3 颗粒尺寸的选择第46页
        3.6.4 超声时间的选择第46-47页
        3.6.5 样品量的选择第47-48页
        3.6.6 标准添加工作曲线第48页
        3.6.7 气相色谱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第48-49页
        3.6.8 紫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的效果评价第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四章 不同材料降低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含量的研究第52-66页
    4.1 前言第52-53页
    4.2 实验原料及装置仪器第53-54页
        4.2.1 实验原料第53-54页
        4.2.2 实验装置及仪器第54页
    4.3 实验原理第54-55页
    4.4 实验方法第55页
    4.5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5-63页
        4.5.1 聚乙二醇对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第55-59页
        4.5.2 纳米ZnO对路用煤沥青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第59-61页
        4.5.3 纳米ZnO对沥青烟排放的抑制效果第61-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五章 总结论第66-68页
    5.1 总结论第66-67页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67-68页
附录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2页
作者简介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下一篇:随机粗糙表面电磁散射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