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艾舍设计批评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 课题缘起 | 第7页 |
| 二 研究价值 | 第7-8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混乱与危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语境探析 | 第11-20页 |
| 第一节 混乱:战争的“馈赠” | 第11-14页 |
| 第二节 “德国恐惧症”与危机意识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压迫与反抗:对纳粹文化的反抗 | 第16-18页 |
| 第四节 “第三现代”:现代主义设计的危机时代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奥托·艾舍的设计教育批评思想 | 第20-32页 |
| 第一节 艺术与科学之辩 | 第20-25页 |
| 一 主体性与标准化 | 第20-22页 |
| 二 设计与艺术间的暧昧 | 第22-25页 |
| 第二节 第二个包豪斯? | 第25-28页 |
| 一 重建乌尔姆 | 第25-26页 |
| 二 政治学院?第二个包豪斯? | 第26-28页 |
| 第三节 乌尔姆风波:摆脱包豪斯 | 第28-32页 |
| 一 先验性与实验性的对抗 | 第28-29页 |
| 二 设计就是设计!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奥托·艾舍的设计伦理批评思想 | 第32-42页 |
| 第一节 舍弃象征 | 第33-36页 |
| 一 何为象征 | 第33-34页 |
| 二 象征的弊病 | 第34-36页 |
| 第二节 设计师的自决与责任 | 第36-39页 |
| 一 设计师的自决 | 第36-37页 |
| 二 设计师的道德责任 | 第37-39页 |
| 第三节 新型设计师 | 第39-42页 |
| 一 人性化设计 | 第39页 |
| 二 企业形象设计 | 第39-40页 |
| 三 设计消费伦理观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奥托·艾舍的设计实践批评思想 | 第42-50页 |
| 第一节 回归本质:新时代的来临 | 第42-45页 |
| 一 符合事态 | 第42-43页 |
| 二 视觉思维:新的认知理念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视觉识别:视觉思维的语言 | 第45-48页 |
| 一 “网格系统” | 第45-46页 |
| 二 象形字体 | 第46-48页 |
| 第三节 系统化:视觉思维的语法 | 第48-50页 |
| 一 系统化设计 | 第48页 |
| 二 秩序:视觉识别的目的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奥托·艾舍设计批评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50-56页 |
| 第一节 中国当下设计现状探讨 | 第50-52页 |
| 第二节 过时的“三大构成” | 第52-54页 |
| 第三节 做设计的主人 | 第54-56页 |
| 总结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