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从传统医学认知乳腺增生病 | 第12-14页 |
一、病名考辨 | 第12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三、证治方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概述 | 第14-17页 |
一、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 | 第14页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4页 |
三、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四、治疗方案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头针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 | 第17-18页 |
一、头针的文献研究 | 第17页 |
二、头针的临床应用 | 第17-18页 |
第四节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概述 | 第18-19页 |
一、乳腺增生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 第18页 |
二、临床治疗 | 第18-1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21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21页 |
五、剔除标准 | 第21页 |
六、脱落标准 | 第2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评价疗效 | 第21-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观察及评价指标 | 第22-24页 |
三、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第三节 组间均衡性比较 | 第24-27页 |
一、基本情况资料 | 第24-26页 |
二、治疗前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 第26页 |
三、治疗前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 第26页 |
四、治疗前SAS量表相关比较 | 第26-27页 |
五、治疗前血清E_2、P含量比较 | 第27页 |
第四节 数据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一、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积分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二、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情况 | 第28-30页 |
三、治疗前后SAS评分改变情况 | 第30-31页 |
四、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改变情况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2-36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及机理探微 | 第32-34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32页 |
二、选穴依据 | 第32-33页 |
三、电针择选依据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