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11-16页 |
2.1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客体 | 第11页 |
2.2 骗取贷款罪的客观方面 | 第11-14页 |
2.2.1 骗取贷款行为 | 第11-12页 |
2.2.2 骗取票据承兑行为 | 第12-13页 |
2.2.3 骗取信用证行为 | 第13页 |
2.2.4 骗取保函行为 | 第13-14页 |
2.2.5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其他危害行为 | 第14页 |
2.2.6 “欺骗手段”实施的行为是本罪实行行为的一个必要条件 | 第14页 |
2.3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主体 | 第14-15页 |
2.4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要件) | 第15-16页 |
第三章 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9页 |
3.1 司法实践中对欺骗手段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16-19页 |
3.2 司法实践中对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19-24页 |
3.3 司法实践中对其他严重情节规定不明确 | 第24-26页 |
3.4 司法实践中对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不统一 | 第26-29页 |
第四章 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的完善建议 | 第29-40页 |
4.1 欺诈行为的认定的完善建议 | 第29-30页 |
4.2 “重大损失”的司法认定的完善建议 | 第30-33页 |
4.3 其他严重情节的司法认定的完善建议 | 第33-38页 |
4.4 司法实践中对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司法认定的完善建议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