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基于灰色理论和BIM技术的冷库节能性能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背景第9页
        1.1.2 冷库建设发展背景第9-10页
        1.1.3 建筑节能发展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冷库节能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2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3 BIM技术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页
    1.6 创新点第19-20页
    1.7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基于灰色理论和BIM技术的冷库节能性能评价适用性研究第21-32页
    2.1 冷库节能性能研究第21-27页
        2.1.1 冷库的分类及构造第21-23页
        2.1.2 冷库的发展现状第23-24页
        2.1.3 冷库节能的特点第24-25页
        2.1.4 冷库节能的技术第25-27页
    2.2 灰色理论在建筑节能性能评价中的应用第27-28页
        2.2.1 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节能性能评价方法第27-28页
        2.2.2 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节能性能评价优势第28页
    2.3 BIM技术在建筑节能性能评价中的应用第28-31页
        2.3.1 BIM相关性能模拟软件第28-30页
        2.3.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性能评价方法第30页
        2.3.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性能评价优势第30-31页
    2.4 灰色理论和BIM技术应用于冷库节能性能评价的思路第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基于灰色理论和BIM技术的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第32-57页
    3.1 冷库节能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2-39页
        3.1.1 冷库建筑设计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2-33页
        3.1.2 冷库围护结构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3页
        3.1.3 冷库制冷及系统能效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3-35页
        3.1.4 能量回收与可再生资源利用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3.1.5 冷库运营管理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7-39页
        3.1.6 节能因素指标初拟第39页
    3.2 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构建目标和原则第39-40页
        3.2.1 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构建目标第39-40页
        3.2.2 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40页
    3.3 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构建第40-53页
        3.3.1 冷库节能性能评价体系设计第40-43页
        3.3.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43-46页
        3.3.3 指标内涵及评价依据第46-53页
    3.4 评级指标的权重体系第53-56页
        3.4.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53页
        3.4.2 构造判断矩阵第53-54页
        3.4.3 各层次指标的赋权步骤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基于灰色理论和BIM技术的冷库节能性能评价模型第57-66页
    4.1 评价基准的确定第57-62页
        4.1.1 评价等级第57页
        4.1.2 评价等级标准第57-62页
    4.2 指标实测值的确定第62-63页
    4.3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第63-65页
        4.3.1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及评价过程第63-65页
        4.3.2 建立评价等级标识第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工程实例第66-79页
    5.1 工程项目概况第66-67页
        5.1.1 项目主要技术说明第66-67页
        5.1.2 项目建筑信息模型第67页
    5.2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第67-69页
    5.3 指标数据分析第69-77页
        5.3.1 BIM模型基础信息指标第69-72页
        5.3.2 BIM软件分析指标第72-76页
        5.3.3 其他分析指标定量化结果第76-77页
    5.4 项目节能综合评价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页
    6.2 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1第86-88页
附录2第88-90页
附录3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部图和时间效应的推荐算法研究
下一篇:营配调一体化的客户停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