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2页 |
1.1 墨旱莲天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1.1 墨旱莲天然提取物的化学结构 | 第16页 |
1.1.2 药理活性 | 第16-19页 |
1.1.3 墨旱莲的提取工艺 | 第19-20页 |
1.2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知 | 第20-21页 |
1.2.1 概念及发病率 | 第20页 |
1.2.2 病程及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旱莲苷A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第22-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细胞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3-24页 |
2.2.2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第24-25页 |
2.2.3 AO/EB染色 | 第25页 |
2.2.4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25-27页 |
2.2.5 Hoechst33258染色实验 | 第27页 |
2.2.6 活性氧检测实验 | 第27-28页 |
2.2.7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28页 |
2.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第28-29页 |
2.2.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第29页 |
2.2.10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29-31页 |
2.2.11 统计学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1-39页 |
2.3.1 HepG-2细胞毒性实验 | 第31-32页 |
2.3.2 AO/EB染色细胞凋亡实验 | 第32-33页 |
2.3.3 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DNA损伤 | 第33页 |
2.3.4 Hoechst33258染色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2.3.5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检测 | 第34-35页 |
2.3.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35页 |
2.3.7 流式细胞仪检测旱莲苷A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8 旱莲苷A对HepG-2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9 免疫印迹法研究蛋白表达 | 第37-38页 |
2.3.10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旱莲苷A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第39-4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1.1 实验细胞 | 第3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3.1.3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1 细胞侵袭实验 | 第39-40页 |
3.2.2 细胞迁移实验 | 第40-41页 |
3.2.3 细胞划痕实验 | 第41-42页 |
3.2.4 统计学数据分析 | 第4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3.3.1 Transwell实验检测旱莲苷A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Transwell实验检测旱莲苷A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 划痕实验检测旱莲苷A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总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旱莲苷A对HepG-2细胞的促自噬作用 | 第46-5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4.1.1 实验细胞 | 第46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4.1.3 实验设备 | 第46-4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2.1 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 | 第47页 |
4.2.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 | 第47页 |
4.2.3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47页 |
4.2.4 统计学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4.3.1 MDC荧光染色检测HepG-2细胞自噬改变 | 第48页 |
4.3.2 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自噬改变 | 第48-49页 |
4.3.3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 第49-50页 |
4.4 总结 | 第50-5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