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复杂环境下沥青老化及自愈合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准备第19-26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19页
    2.2 老化沥青制备第19-22页
    2.3 宏微观试验设备及样品制备第22-25页
        2.3.1 沥青三大指标设备第22-24页
        2.3.2 沥青布式旋转粘度计第24页
        2.3.3 弯曲梁流变试验仪第24-25页
        2.3.4 原子力显微镜微观样品制备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复合老化前后沥青常规性能研究第26-36页
    3.1 针入度和针入度指数第26-29页
    3.2 软化点第29-30页
    3.3 延度第30-31页
    3.4 旋转粘度第31-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复合老化前后沥青低温蠕变特性研究第36-46页
    4.1 弯曲梁流变试验第36-37页
        4.1.1 试验方法与试验原理第36-37页
        4.1.2 蠕变劲度与蠕变速率第37页
    4.2 试验结果分析第37-45页
        4.2.1 复合老化前后沥青S与m变化规律第37-39页
        4.2.2 基于Burgers模型的低温性能研究第39-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复合老化前后沥青微观特性研究第46-63页
    5.1 AFM轻敲模式工作原理第46-47页
    5.2 沥青复合老化前后AFM形貌特征分析第47-55页
        5.2.1 基质沥青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第47-51页
        5.2.2 SBS改性沥青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第51-55页
    5.3 沥青复合老化前后AFM相位特征分析第55-58页
    5.4 沥青宏微观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第58-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老化沥青延性拉伸愈合(DTH)试验研究第63-73页
    6.1 延性拉伸愈合试验第63-64页
        6.1.1 试验原理第63-64页
        6.1.2 评价指标第64页
    6.2 正交试验第64-67页
        6.2.1 正交试验原理第64-65页
        6.2.2 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第65-66页
        6.2.3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确定第66-67页
    6.3 试验结果分析第67-72页
        6.3.1 不同损伤程度下延度值第67-68页
        6.3.2 基质沥青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8-70页
        6.3.3 SBS改性沥青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70-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本文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个人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光互补的隧道口融雪化冰研究
下一篇:齿槽钢桥面/PVA-ECC铺装层抗剪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