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模块化概念的微流控富集、分离、电喷雾质谱芯片分析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样品前处理第11-14页
        1.2.1 微流控固相萃取芯片第12-13页
        1.2.2 微流控液相微萃取芯片第13-14页
    1.3 微流控分离芯片第14-15页
        1.3.1 微流控电泳分离芯片第14-15页
        1.3.2 微流控色谱分离芯片第15页
    1.4 微流控芯片电喷雾质谱接口第15-16页
        1.4.1 基于商品化喷雾针的后续集成型芯片电喷雾接口第16页
        1.4.2 在线整体芯片电喷雾接口第16页
    1.5 3D打印微流控器件第16-18页
        1.5.1 3D打印液滴生成芯片第16-17页
        1.5.2 3D打印细胞培养微器件第17页
        1.5.3 3D打印电喷雾芯片第17-18页
    1.6 选题思想第18-20页
第二章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萃取、分离功能单元的制作及评价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5页
        2.2.1 实验试剂第20页
        2.2.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3 实验步骤第21-25页
            2.2.3.1 设计及制备萃取、分离芯片第21-22页
            2.2.3.2 萃取芯片的性能评价第22-24页
            2.2.3.3 分离芯片的性能评价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2.3.1 棉铃虫排泄物中啶虫丙醚及其代谢物的萃取第25-26页
        2.3.2 PCR扩增产物的脱盐第26页
        2.3.3 分离芯片的分离性能表征第26-28页
        2.3.4 分离芯片的定量性能表征及压力测试第28-29页
    2.4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喷雾芯片的制备及萃取、分离、喷雾芯片在线平台的应用第30-41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5页
        3.2.1 实验试剂第31页
        3.2.2 实验仪器第31页
        3.2.3 实验过程及结果第31-35页
            3.2.3.1 萃取、分离芯片的设计与制备第31页
            3.2.3.2 喷雾芯片的设计与制备第31-32页
            3.2.3.3 α-酪蛋白的酶解第32-33页
            3.2.3.4 棉铃虫排泄物的预浓缩第33页
            3.2.3.5 实验装置第33页
            3.2.3.6 对α-酪蛋白酶解液的具体操作第33-34页
            3.2.3.7 对棉铃虫排泄物预浓缩液的具体操作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3.3.1 对α-酪蛋白酶解液检测的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3.3.2 对棉铃虫排泄物预浓缩液的检测的结果与讨论第38-40页
    3.4 结论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3D打印技术分离芯片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41-47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41页
        4.2.2 实验仪器第41-42页
        4.2.3 实验步骤第42-43页
            4.2.3.1 3D分离芯片的设计与制备第42-43页
            4.2.3.2 3D分离芯片的性能表征第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46页
        4.3.1 3D分离芯片对罗丹明B的分离第43-44页
        4.3.2 3D分离芯片对四种物质的混合溶液的分离第44-45页
        4.3.3 3D分离芯片对混合溶液中各物质回收率的测定第45-46页
        4.3.4 3D分离芯片的抗压测试第46页
    4.4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总结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Further Results on Normal Families and Exceptional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