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Al2O3、TiO2改性联苯型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 1.2.1 干法 | 第13-14页 |
| 1.2.2 湿法 | 第14页 |
| 1.2.3 高压静电纺丝法 | 第14页 |
| 1.3 高压静电纺丝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1.3.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第15页 |
| 1.3.2 聚丙烯腈 | 第15页 |
| 1.3.3 聚偏氟乙烯 | 第15-16页 |
| 1.3.4 聚酰亚胺 | 第16-18页 |
| 1.4 改性聚酰亚胺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1.4.1 聚合物共混改性 | 第18-19页 |
| 1.4.2 多层隔膜复合改性 | 第19-20页 |
| 1.4.3 聚合物/无机物共混或表面包覆改性 | 第20-21页 |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32页 |
| 2.1 原料与测试仪器 | 第23-25页 |
| 2.1.1 实验原料及分析试剂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 | 第24-25页 |
| 2.2 实验内容 | 第25-26页 |
| 2.2.1 联苯型聚酰胺酸的合成 | 第25页 |
| 2.2.2 配制纺丝液 | 第25页 |
| 2.2.3 电纺隔膜的制备 | 第25页 |
| 2.2.4 锂离子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25-26页 |
| 2.3 测试及表征 | 第26-31页 |
| 2.3.1 化学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 2.3.2 微观形貌表征 | 第27页 |
| 2.3.3 孔隙率测试 | 第27页 |
| 2.3.4 浸润性测试 | 第27-28页 |
| 2.3.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2.3.6 热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2.3.7 阻燃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2.3.8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 2.3.9 电池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复合隔膜的性能研究 | 第32-54页 |
| 3.1 化学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 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3-35页 |
| 3.3 孔隙率分析 | 第35-36页 |
| 3.4 浸润性分析 | 第36-39页 |
| 3.4.1 吸液率分析 | 第36-38页 |
| 3.4.2 静态接触角分析 | 第38-39页 |
| 3.5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 3.6 热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 3.6.1 尺寸稳定性分析 | 第41-42页 |
| 3.6.2 DSC分析 | 第42-43页 |
| 3.6.3 TG分析 | 第43-44页 |
| 3.7 阻燃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 3.8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 3.8.1 电化学稳定窗口 | 第45-46页 |
| 3.8.2 界面阻抗 | 第46-47页 |
| 3.8.3 离子电导率 | 第47-48页 |
| 3.9 电池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 3.9.1 初始充放电容量 | 第48-50页 |
| 3.9.2 倍率充放电容量 | 第50-51页 |
| 3.9.3 循环充放电容量 | 第51-53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