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公共治理视阈下广西多民族聚居区域贫困治理问题研究--以隆林各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一)国际背景第12页
            (二)政治背景第12-13页
            (三)现实背景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4-15页
            (二)现实意义第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1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一)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第15-16页
            (二)关于贫困理论的研究第16-17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7-20页
            (一)关于治理理论应用的研究第17-18页
            (二)关于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研究第18-20页
        三、研究述评第20-2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一、研究思路第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3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21页
            (二)实地调查法第21页
            (三)实证分析法第21-23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3-31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3-29页
        一、贫困第23-26页
            (一)贫困的内涵第23-24页
            (二)贫困的类型第24-25页
            (三)贫困的标准第25-26页
        二、治理第26-28页
            (一)治理的内涵第26-27页
            (二)治理的特征第27-28页
        三、公共治理第28-29页
            (一)公共治理的内涵第28页
            (二)公共治理的特征第28-29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9-31页
        一、贫困成因理论第29页
        二、治理理论第29-31页
第三章 治理各主体参与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优势分析第31-37页
    第一节 政府参与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优势第31-32页
        一、变通制定并执行适宜民族区域发展的政策第31页
        二、把握民族区域治贫工作的特殊性和阶段性第31-32页
        三、充分照顾民族区域复杂和特殊的环境特点第32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优势第32-33页
        一、弥补政府垄断式扶贫的缺陷第32-33页
        二、具备贴近民众的草根优势第33页
        三、实现治贫资源与方式互补第33页
    第三节 企业参与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优势第33-35页
        一、拥有市场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第34页
        二、赋予贫困群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第34页
        三、具备较高的治贫效率第34-35页
    第四节 贫困人口参与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优势第35-37页
        一、转变贫困群体被动接受救助的情形第35页
        二、强化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第35-36页
        三、消除内源性贫困第36-37页
第四章 多民族聚居区域的贫困问题与治理第37-47页
    第一节 民族区域贫困治理与扶贫的不同理念第37-38页
        一、扶贫的基本理念第37页
        二、贫困治理的基本理念第37-38页
        三、由民族区域扶贫转向贫困治理的现实需要第38页
    第二节 贫困治理与多民族聚居区域发展的关系第38-41页
        一、贫困对多民族聚居区域发展的影响第38-40页
            (一)贫困制约多民族聚居区域的经济发展第38-39页
            (二)贫困阻碍多民族聚居区域的政治建设第39页
            (三)贫困限制多民族聚居区域的文化创新第39-40页
            (四)贫困影响多民族聚居区域的社会稳定第40页
        二、治贫是促进多民族聚居区域发展的基础第40-41页
            (―)脱贫是民族区域发展的重要前提第40页
            (二)民族区域发展在治贫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第40-41页
    第三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贫困治理问题分析第41-47页
        一、贫困现状第41-43页
            (一)贫困人口基数大第41-42页
            (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第42-43页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第43页
        二、治贫效果第43-45页
            (一)扶贫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第43-44页
            (二)扶贫大数据平台成果突出第44页
            (三)贫困地区交通扶贫成效显著第44页
            (四)村企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第44-45页
        三、治贫困境第45-47页
            (一)地域条件限制第45页
            (二)生态环境脆弱第45页
            (三)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第45-46页
            (四)民族贫困问题制约治贫发展第46-47页
第五章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贫困治理问题分析第47-56页
    第一节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第47-50页
        一、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总体概况第47页
        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贫困现状分析第47-49页
            (一)贫困人口规模大第47-48页
            (二)贫困程度深第48页
            (三)贫困分布呈大集中、大分散的特征第48页
            (四)贫困聚集与少数民族聚居交织第48-49页
        三、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致贫原因分析第49-50页
            (一)地理条件制约发展第49页
            (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第49-50页
            (三)产业经济支撑脆弱第50页
            (四)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第50页
    第二节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贫困治理状况及问题第50-56页
        一、贫困治理的进程第50-52页
            (一)扶贫开发阶段第51页
            (二)脱贫攻坚阶段第51-52页
        二、贫困治理的特点第52-54页
            (一)政府主导治贫第52-53页
            (二)项目建设为主第53页
            (三)协同扶贫为辅第53-54页
        三、贫困治理中面临的问题第54-56页
            (一)致贫成因复杂多样第54-55页
            (二)治贫方式的滞后性第55页
            (三)治贫主体的单一性第55-56页
第六章 公共治理视阈下推进多民族聚居区域贫困治理的建议第56-67页
    第一节 隆林各族自治县贫困治理的改良对策第56-60页
        一、治贫主体的多元化第56-57页
            (一)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第56页
            (二)提高贫困者的参与度第56-57页
            (三)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第57页
        二、治贫方式的多样化第57-59页
            (一)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第57-58页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第58页
            (三)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第58-59页
        三、治贫效益的持续性第59-60页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稳定的发展基础第59页
            (二)动态调整治理方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第59-60页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贫困群体的抗风险能力第60页
    第二节 公共治理视角下推进广西民族区域贫困治理的路径第60-67页
        一、强化政府治理贫困的公共职能第60-62页
            (一)建立政府治理贫困的长效机制第60-61页
            (二)切实转变政府的治贫模式和职能第61页
            (三)完善贫困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第61-62页
        二、与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治理平台第62-63页
            (一)构建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第62页
            (二)加强对企业参与治贫的指导和服务第62-63页
            (三)探索企业治贫资金整合运用的有效途径第63页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帮扶作用第63-65页
            (一)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治贫机制第63-64页
            (二)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贫的法规体系第64页
            (三)增强社会组织在民族区域的社会公信度第64-65页
        四、培育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第65-67页
            (一)完善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制度第65页
            (二)强化对贫困群体的文化和技能培训第65-66页
            (三)转变贫困人口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公务员角色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工作倦怠为中介变量的分析
下一篇:广西脱贫攻坚战中各民族互嵌式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