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基于地表组分温度的南京市城市热岛特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2 城市热岛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热岛的形态和结构第12页
        1.2.2 热岛的格局特征与变化第12-13页
        1.2.3 热岛的变化机制第13-14页
    1.3 组分温度反演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热红外多角度数据第14-16页
        1.3.2 单角度多光谱数据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源第20-25页
    2.1 研究区第20-22页
        2.1.1 研究范围第20-21页
        2.1.2 自然地理条件第21页
        2.1.3 社会经济条件第21-22页
    2.2 数据源第22-23页
        2.2.1 遥感数据第22-23页
        2.2.2 其它数据第23页
    2.3 数据预处理第23-25页
        2.3.1 大气校正第23-24页
        2.3.2 辐射定标第24-25页
第三章 地表温度反演理论与方法第25-31页
    3.1 温度反演理论基础第25-26页
    3.2 温度反演算法第26-31页
        3.2.1 大气校正法第26-28页
        3.2.2 单通道算法第28-31页
第四章 南京城市组分温度反演第31-39页
    4.1 组分温度的反演意义与流程第31-32页
        4.1.1 反演意义第31-32页
        4.1.2 反演流程第32页
    4.2 组分温度反演第32-35页
        4.2.1 纯净端元提取第32-34页
        4.2.2 混合像元分解第34-35页
    4.3 反演结果与精度分析第35-39页
        4.3.1 反演结果第35-36页
        4.3.2 精度分析第36-39页
第五章 南京城市热岛分析第39-50页
    5.1 城市热岛强度分级第39-43页
        5.1.1 热岛常见分级模式第39-40页
        5.1.2 不透水层与热岛相关性第40-42页
        5.1.3 城市热岛分级结果第42-43页
    5.2 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分析第43-48页
    5.3 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3页
    6.1 主要结论第50-51页
    6.2 创新点第51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IRS-AMSU甲烷反演产品的地基和空基检验及其应用
下一篇:CESM-EnSRF同化系统性能检验及不同集合成员生成方法对同化效果的影响